正文

第28節(jié):第十三章 游說諸侯(1)

姜太公 作者:焦安南


第十三章 游說諸侯

呂國都城離東呂里不足二百里,姜子牙兩天便趕到了這里。姜子牙來到國主宮門之外。通報進去,國主讓他客廳相見。姜尚行禮畢,國主賜座。

國主問:"上人何姓?"

姜尚道:"姜姓,單名一個尚字,字子牙。山野之民今日前來不講地理,想與國主論為政之道。"

國主說:"愿聞。"

姜尚說:"為政之道,一要行仁義之道,二要愛民教民,三要以身作則,四要重用賢才。不知國主以為如何?"

國主道:"為政理應清正廉明。"

姜尚解道:"道、德、仁、義、禮五者,原是一體的。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親,義者人之所宜,禮者人之所禮,為政不可缺一!"

姜尚見國主并不響應,只好再論道:"為政者要重視身教,生活力求節(jié)儉;施政要有仁愛之心,不能橫征暴斂、毀奪農(nóng)時,要與民同憂同樂。如能廉潔無私、克己奉公、尊重賢才、摒除奸佞,就能管理好國家!"

國主聽到這里,面上已顯倦態(tài),緩緩道:"寡人昨夜飲酒過量,體力倦怠。待明日再議吧!"

次日,姜尚單身進入宮門,卻見大堂外停駐車馬。剛要問個明白,只見國主穿戴整齊,正走出大堂。

姜尚上前施禮,國主笑道:"今日不論政。寡人與你同游浮來山,邊走邊談。"姜尚只得上車。

車出城門,國主問:"先生曉得浮來山得名之故事嗎?"

姜尚道:"此山原名浮丘,由三峰構(gòu)成。南峰名飛來,西峰名浮來,北峰名佛來。"

國主問:"三峰如何而聚呢?"

姜尚道:"相傳仙翁浮丘公曾駕鶴云游到此,見呂地碧水長流,桃紅柳綠,美中不足的是缺少青山點綴。于是,他從遠處挾來一山,安放于二水之間,即佛來峰。后來水神漂游到此,見獨峰聳立,孤單無侶,也施展法力,從海上漂來一山,即浮來峰。兩峰相連不成格局,一夜之間不知又從何處飛來一山,落在兩峰南面作為屏障,即飛來峰。三峰聳峙,如虎踞龍盤,而今國人把三山統(tǒng)稱為浮來山。神話固不足信,而滄海桑田實不為虛。誰敢斷言億萬年前浮來山不曾淹沒于汪洋之中呢?"

國主聽罷,連連點頭道:"上人博聞,高見!"

馬車從東麓馳進蜿蜒起伏的入山大道,進入三峰環(huán)抱的山坳。車馬停駐,國主帶姜尚順石階而上,眾人相隨來到一個平臺之上,坐在銀杏樹前。

國主用右手指定銀杏樹,問:"上人知此樹之來歷嗎?"

姜尚道:"當年洪水滔天,浮丘動蕩。浮丘公駕鶴于天,下視浮丘,大片林木歪斜傾倒。他口中念念有詞,高喊一個'定'字,只見群樹立即挺拔定立。他又從法囊中取出一粒白果,塞在石崖縫中。剎那間,白果破土出苗,抽葉長枝。浮丘公揮動日月乾坤鏟,削平一塊巨石,寫下兩句訐語:浮丘住浮丘,浮來定林山不流。時至今日,國主足下即為定林,此樹即為白果樹。"

國主大驚道:"上人博聞,寡人得飽耳福啦。"

看完三峰,眾人野餐,至暮而歸。國主一路閉目養(yǎng)神,不問政事,姜尚也難以啟齒再談。次日晨起,用罷早膳,即有信使前來通報道:"國主在客廳相候,請上人即刻動身。"姜尚應諾,即隨來人一同入宮。

客廳相見,略敘寒暄。國主指著廳內(nèi)一尊巨形陶器問:"此系何物?上刻何字?請上人解之。"

姜尚細看,此物很像甕,而下部略尖,便朗聲道:"此為陶尊,是祭祀的禮器。尊上所刻,乃是圖形文字,比目下的象形文字還要早!世人皆知古有三圣:炎帝、黃帝、少皞。炎帝興起于西方,號神農(nóng)氏;黃帝興起于北方,號軒轅氏;東夷之祖則是少皞,號金天氏。東夷文化有三大圖騰崇拜:一是以鳥為圖騰,二是以太陽為圖騰,三是對山的崇拜。少皞以鳥命官,有九扈、五雉、五鳩,崇尚五鳳,玉石上刻出鳥紋,紋身上紋出鳥樣。即使死后,也要口含鳥卵狀的石球或陶球。今大陶尊之上所刻圖形文字,即是少皞后裔東夷人的徽識。頭一個為合體字,是日、鳥二字合成,或稱陽鳥,意為紅日東升;第二個為復合字,是日、鳥、山三字聯(lián)成,意為陽鳥出山。這文字表示天象農(nóng)時,即紅日升起時,人們應該起身勞作。兼之,也暗示著東夷人對其發(fā)祥山的眷戀和懷舊。"

姜尚滔滔不絕地將陶尊與文字講述完畢,驚得國主目瞪口呆,幾曾見過如此大才?相比之下,自己確乎成為酒囊飯袋。他臉紅心跳,說道:"寡人受益匪淺!從政之事容我三思,明日再議。"

姜尚施禮辭去之后,國主躊躇多時,他草成一貼:"呂乃寡民小國,譬如一潭。上人乃東海潛龍,龍興于海,一潭何可播雨?今贈銀略表敬意。明日可去,好自為之。"他喚來貼心侍從,取出白銀,命他到館驛面交姜尚。

姜尚離開呂城之后,以呂為界,南有向國,北有國、杞國、淳于國、萊國等。姜尚想:"與其南去,不如北往,一國不成,尚有其余。既為游說,無遇何羞之有?"想到這里,姜尚長嘆一聲,便背上包袱,大步向北方走去。

沿沭河逆流而上,姜尚一入國境內(nèi),便見到四面皆山。國都城即在山之下,濰水之西,沭河東岸。

侯年過花甲,鬢發(fā)半白。他彬彬有禮地接見了姜子牙。

侯問:"上人到我山國,有何見教?"

姜尚道:"在野之民寫有一書,名為《謀略》,敬獻國主一讀吧。"

侯道:"請略講一二,飽我耳福。"

姜尚道:"這是一部兵書,為世道衰微而作。國主深曉上略,則能任賢擒敵;深曉中略,則能御將統(tǒng)眾;深曉下略,則能明盛衰之源,審治國之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