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著名現(xiàn)代派藝術家安迪·沃霍爾(AndyWarhol)為美國食品生產(chǎn)商金寶湯(Campell)設計的三維構圖的產(chǎn)品商標享譽全球,為這家生產(chǎn)速食湯的企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廣告效應。這一營銷奇跡就是德爾·蒙特(DelMont)公司市場部的杰作。如今,人們進到超市里,購買這家公司生產(chǎn)的菠蘿或者桃汁罐頭時,也許不會知道,這家公司的前身就是多年前那個投機失敗的勃利·派克(PollyPeck)集團。
勃利·派克集團是20世紀90年代全球最大的水果廠商和經(jīng)銷商。不過這樣定義這家大型企業(yè)集團似乎并不妥當,這家跨國集團的經(jīng)營范圍很是龐雜,除了水果貿易之外,還包括錄像機和電子游戲機制造、酒店管理和服裝加工等等。勃利·派克集團的創(chuàng)始人阿瑟·納迪爾也是白手起家的一代奇人。他身上有著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的血統(tǒng),拿的卻是英國的護照。
阿瑟·納迪爾家境貧寒,他是從底層做起,不斷奮斗而取得成功的。他的父親艾爾凡在塞浦路斯曾經(jīng)擁有一家報社,并且還經(jīng)營著客運輪渡,專門接送來當?shù)囟燃俚挠慰?。在塞浦路斯脫離英屬殖民地獲得獨立之后,納迪爾一家移民到了英國倫敦。在倫敦,他們開了一家小裁縫店,日子過得非常拮據(jù)。阿瑟本人曾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學習了幾個學期的經(jīng)濟專業(yè),然后就回到倫敦,接手管理家族企業(yè),把這個小裁縫店很快就做大做強,企業(yè)不斷擴張,一鳴驚人。然而,納迪爾在公司鼎盛時期,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1970年代中期,納迪爾因為投資房地產(chǎn)失敗,企業(yè)一度面臨倒閉。好在納迪爾及時懸崖勒馬,頑強地起死回生,并且東山再起,甚至在1980年代初獲得了英國政府頒發(fā)的皇家勛章,表彰他為經(jīng)濟界所做的杰出貢獻。野心勃勃的納迪爾并不滿足已經(jīng)達到的目標,他渴望在英國建立屬于自己的企業(yè)王國,并向全球拓展。
1980年,他斥資27萬英鎊控股了一家財政陷入危機的公司,即勃利·派克公司。這個名字也是一部著名動畫片的名字,因此家喻戶曉。實際上,這家企業(yè)不過是勉強維持的小紡織廠。納迪爾是從另外一家在海外島國注冊的不知名的小公司手中買下的股權,而這家公司也是剛剛控股勃利·派克公司不久。這樁生意疑點重重,后來有些記者懷疑,這家海外公司也是納迪爾家族的。他之所以費此周折來獲得勃利·派克公司的控股權,其中有著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勃利·派克公司從此便開始了一段不同尋常的發(fā)家史,生意興隆了長達1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