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孩子任性怎么辦
重視理由
任性不是天生的,孩子的任性主要來自于家庭教育的失敗。爸爸媽媽既是孩子任性的制造者,也是任性后果的承擔(dān)者。任性是孩子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孩子要挾爸爸媽媽、滿足自己某種需要的手段,它常常給爸爸媽媽帶來苦惱。
追根溯源
許多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往往通過任性來要挾大人。孩子任性,的確是爸爸媽媽所面臨的一道棘手的難題。孩子養(yǎng)成這種壞習(xí)慣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當孩子向爸爸媽媽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時,爸爸媽媽的教育方法不恰當,不是通過耐心說服教育,而是橫蠻地加以拒絕。孩子沒有明白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實現(xiàn),理所當然會任性。另一方面是家庭中的成員對待孩子的任性處理方法不一致。比如,當孩子表現(xiàn)得很任性的時候,奶奶和媽媽可能會出于溺愛孩子而盡量護著孩子,而爺爺、爸爸則想糾正孩子這種壞習(xí)慣而嚴厲拒絕。最后的結(jié)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發(fā)無傷。于是,孩子因為有了靠山,往往會變本加厲地任性。
作為爸爸媽媽,一味地順從孩子縱容孩子,孩子會以為爸爸媽媽會滿足他所有的要求,孩子會變得為所欲為,十分任性。
而且,在過分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無理,不懂得如何與別人合作。
在生活中,有的爸爸媽媽十分溺愛孩子,唯恐他們受委屈。為補償孩子,孩子要什么便買什么。結(jié)果孩子感到了隨要隨給的樂趣,不停地要這要那,偶爾遭到拒絕就生氣。爸爸媽媽一看到孩子生氣,就覺得心疼,只好順著他的意思去做。最后,爸爸媽媽的這種做法,助長了孩子貪欲的不斷增長。
做爸爸媽媽的,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也不可能做到一生中都能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所以,做爸爸媽媽要注意:不要應(yīng)允孩子不停地索求。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才不會變成一個小暴君,不會變成一個自私的為社會所不容的怪物。
爸爸媽媽要知道,縱容孩子,不但喪失了自己做爸爸媽媽的權(quán)利,也害了孩子,為孩子將來的生活埋下了隱患,它會降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后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容易產(chǎn)生心理障礙。
在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媽媽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
他們認為孩子弱小嬌嫩,所以對孩子百般呵護,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他們便想:“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了自然會好?!?/p>
這種過分的寬容和遷就,使孩子的壞習(xí)慣漸漸形成,當爸爸媽媽發(fā)覺孩子的壞習(xí)慣時,已很難將它改過來了。
因此,作為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不要縱容孩子的任性。
榜樣魅力
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些爸爸媽媽在摸索中找到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一位名叫許寶珠的母親在《成功的拒絕》一文中,敘述了她糾正孩子任性的故事:
兒子出生后,作為唯一的孫子和最小的外孫,備受我們雙方老人的寵愛。漸漸地,獨生子女的壞習(xí)慣幾乎叫他占全了。
3年后,我們有了自己的小家。把兒子的許多壞習(xí)慣、特別是亂要東西的壞習(xí)慣改過來,成了家政的首要任務(wù)。我開始一步步實施策劃已久的計劃。
那是暮春的一個星期六的上午,丈夫加班去了。早飯過后,在兒子的要求下,我答應(yīng)帶他去逛街。臨行前,我跟兒子約定:只看不買,否則就不去。兒子滿口答應(yīng):“行!”說實在的,以前我最怕的是帶兒子逛商店,兒子的小眼睛一旦掃描到玩具柜臺上,不管合適不合適,只要他看中就一定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