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肢體語言與孩子性格的關系

一分鐘讀懂孩子心理 作者:海韻


第一節(jié)

身體語言男女有別

每一個孩子都會有屬于自己的身體語言,這些特有的身體語言,只有父母才會讀懂。

父母都知道,男孩與女孩在生理上巨大差異,但心理上的差異也許是父母更應該關注的。

世界各國的教育學家,都對男孩與女孩在“體語”上由于性別的不同而導致的差異進行了大量研究。他們發(fā)現(xiàn),男孩和女孩在肢體語言上存在很大的差別。

比如:女孩子的特有身體語言有:笑時捂著嘴;習慣拿手提帶;喜歡照鏡子;走路時扭腰等等。如果男孩子具有這些本屬于女孩子特有的身體語言,就會被家長或伙伴們認為“女里女氣”,成為被嘲笑的對象。這對于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家長要及時加以引導。家長要明白,要想孩子健康地成長,很好地與他人交流,就必須要注意肢體語言的性別差異問題。

以孩子的哭為例,男孩和女孩在表達不滿或心情煩躁時都會嚎啕大哭。但女孩子往往在沒什么值得哭的小問題時,也會放聲大哭,而男孩子一般不會為不值得哭的東西掉眼淚。教育學家表示,男孩子通常3個禮拜哭一次,而女孩子則是一個禮拜哭3次。

媽媽對于孩子的身體語言更具觀察力

如今的社會,孩子都是獨生子。如何教育好他們卻成了每個當父母的頭等大事。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關心的更多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身體健康,有多少父母真正想去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呢。尤其作為媽媽,想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就首先要去讀懂孩子的肢體語言,從而逐漸培養(yǎng)母子溝通的默契。我們都知道“母子連心”這個詞,孩子是媽媽身上的一塊肉,母親對于孩子的感知程度比任何人都要深。

我們來聽聽一位母親的心里話:

我有一個六歲大的孩子,我相信許多母親和我的煩惱是一樣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大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一些奇怪的動作。我問孩子為什么會有這些動作,他也不說。我真怕他會有多動癥的傾向。我希望自己的顧慮是多余的。但他的小動作真的讓我不安,從這么小我就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天哪,我都不敢想像以后會怎樣!我該怎樣解決呢?身為家長我真不理解,以前那么可愛的一個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呢?難道這就是所謂的80后或90后正常的成長行為嗎?

總體而言,女性的觀察力和直覺力,都要比男性更為敏銳一些。德國教育醫(yī)學家斯佩格通過核磁共振100對父母頭部后表示:母親大腦有15個左右的部位可以用來評估受到的來自孩子的刺激,而父親大腦中僅有4至5個這樣的部位。

母親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啟蒙老師,能給孩子帶來了什么?也許家長會讀一些關于孩子成長的書籍來幫助自己了解孩子平常會有哪些反常的舉動,比方說有時候孩子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他會做出什么反常的行為;嫉妒其他小伙伴時,會有哪些舉動;為什么有時孩子會反復無常,行為不穩(wěn)定等等。當孩子出現(xiàn)上面的問題時,那就證明他們的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母親要第一時間作出正確反應,來引導孩子重新回到正確的軌道。

隨著孩子成長,煩惱就越多。而很多母親又是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鳳,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學這學那,從來不問孩子的想法,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把孩子養(yǎng)成厭學、逃學或者別的什么情況。當孩子出現(xiàn)一些習慣性的肢體語言,母親們抱怨看不懂時,我們是否檢討過自己?很少有家長會認為自己有錯,只是想“這孩子怎么性格這么怪啊”、或打罵孩子。母親的嚴厲懲罰、過分干涉,往往只會讓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加重。

身為母親,是不是該多關心下孩子的心理健康?是不是讓他們有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或是心平氣和地聽聽他們的心里話。讓我們站在他們的立場,去仔細研究下孩子的一些肢體語言,也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不信的話,可以試試看。

媽媽在和孩子溝通時,應該注意到,如果孩子的有聲語言同身體語言不能緊密、和諧地結合,甚至出現(xiàn)背道而馳的狀況,那這表明,孩子沒有在認真聽家長講話,這樣的溝通也是不會成功的。

雙腳動作比臉部表情更能說明問題

母親在觀察孩子時,習慣第一眼就看孩子的表情,但是精明的孩子懂得“臉部表情可以裝”,但是很少有孩子知道如何偽裝雙腳的動作。

其中一個線索就是雙腳朝向的方向。當孩子與母親說話時,如果孩子的雙腳朝向某個方向,而不是正對著你,就代表他想要結束這場對話。

如果孩子突然雙腳(腳踝之處)交叉,就代表他有些緊張或是覺得受到威脅。

如果孩子將身體往后移,然后翹腳而坐,這就是自信的表現(xiàn),代表他喜歡目前談話的內(nèi)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