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尋找未走之徑

改變?nèi)松?2種能力 作者:鄭一群


地獄的出口不一定總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看似合理的經(jīng)驗也許正是引導我們走入絕途的罪魁。

尋找通向美好人生的突破口,要有不同尋常的眼光。

美國密執(zhí)安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卡爾·威克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幾只蜜蜂放入一個玻璃瓶中,然后把玻璃瓶水平放倒,底部朝向窗口,蜜蜂持續(xù)努力向朝光的底部飛翔,不斷碰壁,直到精疲力竭,最終停在光亮的一面。如果把瓶子換上幾只蒼蠅,它們會在兩分鐘內(nèi)都朝著相反的方向通過瓶頸向外飛去,很快逃逸一空。

蜜蜂執(zhí)著地認為出口必定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它們不停地重復著這種 合乎邏輯 的行動。而蒼蠅對事物的邏輯并不迷信,它們多方嘗試 向上、向下、向光、背光,一方不通,立即改變方向,雖然免不了多次碰壁,但最終總能逃脫。

因此,地獄的出口不一定總在光線最明亮的地方,看似合理的經(jīng)驗也許正是引導我們走入絕途的罪魁。

尋找通向美好人生的突破口,要有不同尋常的眼光。弗里奇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說: 許多偉大的發(fā)現(xiàn),都是由于全然不顧公認的信念來設計實驗而做出的。

東北大學副校長、東北大學軟件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劉積仁曾說過: 當很多人看你很正常的時候,你在做的事情,往往不太容易成功,因為大家都看著正常的事情,機會就沒有了。反而,別人認為比較困難的事情,可以嘗試一下,這就是創(chuàng)造性。你沒有創(chuàng)造性,做什么都不行,而這種創(chuàng)造性所帶來的第一大風險就是很難得到公眾的認可,這個時候正是考驗一個人的時候,實際上人的智慧并沒有那么大的差別,我們東大阿爾派走到現(xiàn)在這樣,也并不是說我有多成功,而是就在決策的時候,有的人退縮了,而我進了一步,進了這一步,就把距離拉開了。

劉積仁當年就是懷著這種心理,在學術界為失去一個人才而發(fā)出的嘆息聲中,毅然走上發(fā)展產(chǎn)業(yè)之路。

辯證地看,別人都 靈活 了,你沒有 靈活 ,這反倒成了另一種 靈活 ,著名的美籍華裔學者唐德剛先生的成功經(jīng)歷,正說明了這一點。

20世紀50年代,為阻止在美國留學的中國青年回國,美國各行各業(yè)也稍稍開放,好讓他們能在美國就業(yè)。為生存所迫,一些文法科同學把莎士比亞、孟德思鳩等一腳踢開。20世紀70年代里,很多頗有名氣的華裔工程師和醫(yī)師,當年都是學有專長的政法人才。

當時唐德剛還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美國史博士學位。胡適先生那時是師友中唯一勸唐德剛 不問收獲 讀下去的人。后來時代變了。在原來無心參加的洋科舉里,唐德剛走上了胡適先生教書的路子。

唐德剛的 目標 選擇似乎是出于一種無奈,無奈的選擇卻給他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他選擇的冷門,后來反而變成了別人求之不得的熱門。他似乎成了卡爾·威克那個實驗中的蒼蠅。

真理和謬誤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當 高明 和 高見 成了被大家用來衡量事物的尺度時, 高明 和 高見 也就不是高明和高見了。當有人發(fā)現(xiàn)了一個熱門的專業(yè),大家都來追逐這個專業(yè)時,這個專業(yè)就成了并不怎么 吃香 的專業(yè)了。這時,就應當有一種不同尋常的眼光,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新的有前景的專業(y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