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中有因一言拜相的,又有一篇賦上遇主的。如今我又說一樁故事,也是個有名才子,只為一首詞上誤了功名,終身坎,后來顛到成了風(fēng)流佳話。那人是誰?
說起來,是宋神宗時人,姓柳,名永,字耆卿,原是建寧府崇安縣人氏,因隨父親作宦,流落東京。排行第七,人都稱為柳七官人。年二十五歲,豐姿灑落,人才出眾,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至于吟詩作賦,尤其本等。還有一件,最其所長,乃是填詞。怎么叫做填詞?假如李太白有《憶秦娥》《菩薩蠻》,王維有《郁輪袍》,這都是詞名,又謂之詩馀,唐時名妓多歌之。至宋時,大晟府樂官,博采詞名,填腔進御。這個詞,比切聲調(diào),分配十二律,其某律某調(diào),句長句短,合用平、上、去、入四聲字眼,有個一定不移之格。作詞者,按格填入,務(wù)要字與音協(xié),一些杜撰不得,所以謂之填詞。那柳七官人于音律里面第一精通,將大晟府樂詞,加添至二百馀調(diào),真?zhèn)€是詞家獨步。他也自恃其才,沒有一個人看得入眼,所以縉紳之門,絕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沒有人。終日只是穿花街,走柳巷,東京多少名妓,無不敬慕他,以得見為榮。若有不認(rèn)得柳七者,眾人都笑他為下品,不列姊妹之?dāng)?shù)。所以妓家傳出幾句口號,道是:
不愿穿綾羅,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黃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見,愿識柳七面。
那柳七官人,真?zhèn)€是朝朝楚館,夜夜秦樓。內(nèi)中有三個出名上等的行首,往來尤密。一個喚做陳師師,一個喚做趙香香,一個喚做徐冬冬。這三個行首,賠著自己錢財,爭養(yǎng)柳七官人。怎見得?有戲題一詞,名《西江月》為證:
調(diào)笑師師最慣,香香暗地情多,冬冬與我煞脾和:獨自窩盤三個?!肮堋弊窒逻厽o分,“閉”字加點如何?權(quán)將“好”字自停那,“奸”字中間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