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兄弟兩人的生意逐漸步入正軌,黃光裕開始考慮下一步的發(fā)展。黃光裕覺得,在內(nèi)蒙古是沒辦法把事業(yè)做大的。當?shù)厝诵愿窈浪瑸槿苏塘x,與這樣的人交朋友固然是不錯,但是做起生意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黃光裕兄弟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與某個朋友談生意上的事,本來對方?jīng)]有能力吃下那么多貨,可是直爽的性格使他抹不開面子拒絕。等黃光裕兄弟把貨進來了,對方賣不了,雙方都很尷尬。雖說這位朋友熱情依舊,還總想辦法幫兄弟倆聯(lián)系銷路,但黃光裕總覺得這不是做生意的方式。他覺得,能做到的就答應,不能做到的就應該拒絕。面對這種“仗義、善良的欺騙”,以他的性格,是無法適應的。要想把事業(yè)做大,就要再去尋找更合適的地點。
黃光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哥哥。黃俊欽覺得他說的話有道理,于是就找來一張地圖,和弟弟一起商量著下一步的發(fā)展。
憑著直覺,黃光裕認為大城市的機會應該比較多,生意更好做。當時兩人還沒有打算完全放棄在內(nèi)蒙古的生意,所以就把眼光放在了內(nèi)蒙古周圍。內(nèi)蒙古附近有哪些比較大的城市呢?
黃俊欽挨個給弟弟列舉內(nèi)蒙古周圍比較大的城市,北京、太原、西安,甚至遠在南邊的上海。黃光裕一查地圖,還是覺得北京比較大,離內(nèi)蒙古又近。
1986年春節(jié)前夕,黃光裕以一個探路者的身份,離開了他們兄弟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站――內(nèi)蒙古,踏上了進京的火車。
乘著顛簸的火車,揣著從內(nèi)蒙古帶出來的4000元現(xiàn)金,懷著無限的憧憬,黃光裕來到了國美帝國的奠基地――北京。
這次走出內(nèi)蒙古進京,對于黃光裕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年僅17歲的他,盡管已經(jīng)和哥哥在內(nèi)蒙古打拼了一段時日,但是自己獨自出來,到陌生的城市闖蕩,這還是頭一回。
走出北京站時,天已經(jīng)擦黑了。
看著車站廣場上川流不息的人群,黃光裕突然感到一陣茫然。或許是因為剛到一個新天地的興奮勁兒已經(jīng)過去,或許是因為獨自一人來到陌生城市的莫名恐懼,此時的黃光裕,就好像一條剛剛游進大海的小魚,天地廣闊,卻不知道何處是自己的方向。
任何興奮和恐懼的感覺,都是一瞬即逝的。黃光裕眼前要做的,是先找個地方住下來,讓疲憊的身體得到休息。
離開車站,黃光裕就懵了,北京太大了,初來乍到的他,根本不知道該去哪。于是只好叫了一輛三輪車,委托蹬車師傅帶他到一個近一點的旅館。這位師傅還真賣力氣,拉著黃光裕跑了好遠,走了大概一個多小時,才來到了一家地下小旅館。旅館的住宿費是一宿五毛錢,黃光裕付給三輪車夫的車費倒有一塊錢。黃光裕也沒有多想,就住了進去。
等第二天醒來,黃光裕出門一看,嘿,真是哭笑不得。原來這家旅館,就在離火車站不遠處。昨天的三輪車師傅,為了多掙點車錢,竟然拉著黃光裕兜了一個大圈子。
黃光裕沒有太多的時間為這次被騙的經(jīng)歷耿耿于懷,他要做的,是如何在這個大城市里面生存下來。來北京之前,黃光裕并沒有想過要做什么生意,哥哥也沒有告訴他應該怎么做。對于黃光裕來說,此時的北京,是別人的北京,他要把這塊地方變成自己的。
在北京站附近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黃光裕也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轉(zhuǎn)了半天,他也沒有分清哪里是商業(yè)區(qū)、哪里是住宅區(qū)。北京的城市之大、人流之多,確實讓黃光裕一度暈頭轉(zhuǎn)向,但是這座繁華的大都市,已經(jīng)深深地吸引了黃光裕。
從早晨一直轉(zhuǎn)到下午兩三點鐘,黃光裕還是在北京站附近的欄桿邊轉(zhuǎn)悠。他頭腦中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想法。正在他為去哪里做買賣發(fā)愁的時候,有一個人拿著相機走了過來,問道:“哥們兒,要拍張照片嗎?一次成像,10塊錢一張。”
黃光裕一聽,有意思,一次成像,就是說拍完了馬上就能取照片啊,這個新鮮。所以盡管帶的錢不多,而且還要留下來做生意,可是他還是覺得,能走進北京來做買賣,拍張照片是很有紀念意義的。結(jié)果他掏了10塊錢照了一張照片。這張珍貴的照片,作為黃光裕初次進京的見證,被一直珍藏著。可惜,當時的一次成像技術(shù),無法保證照片能長期保存,最終這張照片在幾年后損壞了。
黃光裕本能地覺得,人流涌動的北京,有著巨大的商機。人多,代表著廣闊的市場,這就是北京對于黃光裕的最大吸引力。這個地方適合做生意!黃光裕給北京下了這樣的定義。他已經(jīng)決定在這片土地上,開展自己的事業(yè)。
就這樣,黃光裕開始走街串巷尋找商機。開始的時候,也是和在內(nèi)蒙古的時候一樣,擺擺地攤,賣一些小電器什么的。
或許是黃光裕覺得賣小電器是懂技術(shù)的哥哥所擅長的,自己在這個領(lǐng)域不會有多大的發(fā)展空間,所以想另辟蹊徑,做些不一樣的買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黃光裕發(fā)現(xiàn),由于南方的開放早于北方,導致在生活方式上,北方人多以學習南方為時髦。北京貴為首都,接受各種信息很快,對于來自港澳的流行時尚十分敏感,尤其是在服裝方面,來自南方的款式往往都能賣得非常火爆。在這一點上,家在改革開放最前沿的黃光裕,覺得自己有一定的優(yōu)勢。廣東,也是當時國內(nèi)流行時尚的發(fā)源地。而當時的北京,確實有一批人靠在南方倒騰服裝賺了錢??吹搅嘶鸨姆b市場,黃光裕覺得,這是一個有潛力的行業(yè),他也可以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