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者提供的數(shù)字在至萬人之間不等。“ChineseImmigrationtotheUnitedStates.”12May2008
<>;IrisChang,TheChineseinAmerica—ANarrativeHistory(NewYork:PenguinBooks,2003)57;RonaldTakaki,StrangersfromaDifferentShore:AHistoryofAsianAmericans(Boston?Toronto?London:Little,BrownandCo.,1989)85.
[2]
GeorgeKraus,“ChineseLaborersandtheConstructionoftheCentralPacific,”14May2008
<>.
[3]
黃安年,介紹華工建設太平洋鐵路后裔趙耀貴出版的《美西大陸鐵路的無名建筑者》2008-5-14
<?id=21251&cid=24>
[4]
至今缺乏華工傷亡的確切數(shù)字,根據(jù)1870年6月30日的《薩克拉門托報道報》(SacramentoReporter)從中央太平洋鐵路運回約1200個華工的遺骨,而1863至1869年美國報紙報導的華工死亡人數(shù)僅為137人。1870年1月5日的《埃爾科獨立報》(ElkoIndependent)報道說,中華會館(ChineseCompanies,即華人六大公司)為每個死去華工向鐵路公司交付10美元才將他們的遺體運回舊金山GeorgeKraus,“ChineseLaborersandtheConstructionoftheCentralPacific,”14May2008
<>.
但美國歷史曾對此只字不提,是以他們?yōu)闃s的后代趙健秀、湯亭亭、徐忠雄等華裔作家將華人這一鮮為人知的光輝業(yè)績通過文學作品傳播開來。他們說僅憑祖輩的這一貢獻,他們就有權聲稱自己是美國人!華裔美國作家有強烈的歷史感,他們的作品大都直接、間接地反映美國某一歷史時期的對華政策和主流社會種族歧視下華人的生存狀況,這也是華裔美國文學的一個特點。
中央太平洋和聯(lián)合太平洋兩條鐵路于1869年5月10日在普羅蒙托利峰匯合;美國為此舉行盛大慶典并歡呼只有美國人能創(chuàng)造如此奇跡。但在拍照時,占修建此段鐵路工人90%的華人沒有一個留下身影。不僅如此,鐵路建成后,絕大部分華工被解雇。大量失業(yè)的華人沒能乘坐自己修建的鐵路而是步行800英里回到西海岸,舊金山。[1]流落到勞工市場上的華工有的到聯(lián)合太平洋或其他鐵路段上工作,有的成了礦工,更激化了華人和原來競爭不過他們的白人工人之間的矛盾。華人逐漸被擠出采礦和鐵路這兩個工業(yè)領域之后,只有在競爭不激烈或白人不愿干、而要求資本不多的餐飲和洗衣業(yè)中尋找出路。在中國,洗衣、做飯傳統(tǒng)上屬于婦女們在家里的工作;雖然中國不乏餐館,卻沒有洗衣店,洗衣業(yè)是華裔美國人創(chuàng)造的行當。華人被迫“女性化”的話題在湯亭亭等作家的作品中有反映。
華人移民美國可以分成三個時期,1849-1882年,1882-1965年,以及1965年至今。[2]1882年是華裔美國史上一個重要的年代,這年通過的排華法案禁止華工移民,并斷絕了華工家屬赴美和他們團聚的后路,從而產(chǎn)生了亞裔美國史上獨一無二的畸形華人“單身漢社會”。1882年的排華法案延續(xù)了60年,直到1943年才被廢止。由于華人婦女極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華人社會缺少家庭生活,宗親會成了人們依賴的大家庭,同時昔日中國人的嫖賭惡習在單身漢社會要比在中國國內嚴重。華人“單身漢”和“單身漢社會”在雷霆超、伍慧明等作家的作品中都有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