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帝國衰亡史 第一章(1)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 作者:(英)愛德華·吉本


羅馬帝國在安東尼時代的軍事和疆域(98 )

基督紀元2世紀羅馬帝國據(jù)有世上最富饒美好的區(qū)域,掌握人類最進步發(fā)達的文明。自古以來聲名不墜而且紀律嚴明的勇士,防衛(wèi)疆域遼闊的邊界。法律和習俗雖然溫和,卻能發(fā)揮巨大的影響力,逐漸將各行省融合成為整體。享受太平歲月的居民盡情揮霍先人遺留的財富和榮光,共和體制的形象,從外表看來受到尊敬和推崇,國家主權(quán)似乎仍舊掌握在元老院手中,實際上執(zhí)政治國大權(quán)則已全部授給皇帝。這段大約八十年的太平盛世,有涅爾瓦(Nerva)、圖拉真(Trajan)、哈德良(Hadrian)和先后兩位安東尼(Antoninus)皇帝,他們均能以才治國,以德?lián)崛?。在本章及以下兩章中敘述帝國的聲威,從而可知自馬可·安東尼(Marcus Antoninus)崩殂后,國勢如江河之日下,陵夷滿目以至于萬劫不復,此一重大變革于當前世界各國記憶猶新。

一、奧古斯都在位時的羅馬帝國

羅馬對外重大的征討作戰(zhàn),均在共和時期完成。后繼各朝皇帝一般而論都能秉持元老院的政策,對于歷代執(zhí)政官發(fā)揮旺盛的企圖心,領(lǐng)導尚武精神的人民贏得的領(lǐng)土,大致都能感到滿足。羅馬建國最初的七百年中,傲世的戰(zhàn)功獲致應(yīng)接不暇的勝利,到了奧古斯都(Augustus)當政,才放棄吞并世界的雄心,用穩(wěn)健作風主導政策,并且將這種精神在公眾會議中表露無遺。因為稟賦和環(huán)境的影響,奧古斯都養(yǎng)成愛好和平的習性,同時也不難發(fā)覺羅馬已處于巔峰狀態(tài),雖然毋須畏懼戰(zhàn)爭,也不必把一切軍國大事全部訴諸武力解決。此外,遠地作戰(zhàn)的艱苦情勢與日俱增,使得勝敗未能預料,戰(zhàn)爭所導致的后果,是愈來愈多的動亂與愈來愈少的利益。奧古斯都有豐富的征戰(zhàn)經(jīng)驗,更能印證他的看法,在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評估以后,確信以他審慎的作風,對于無法制服的蠻族只要稍做讓步,仍能保持羅馬的安全和尊嚴,所以不必讓他的臣民和軍隊,冒著帕提亞人(Parthians)[譯注] 帕提亞人即我國唐朝稱之的安息人。的矢石再度交戰(zhàn),寧愿簽訂保持顏面的條約,讓對方歸還克拉蘇(Crassus)所失去的鷹幟和被俘的官兵迪翁·卡修斯(Cassius Dion Cocceianus, 150 ,羅馬的行政官員和歷史學家)的《雷瑪(Reimar)評注》,對羅馬人愛好虛榮心的記載很詳盡,提及在安卡拉(Ancyra)的石碑上刻著奧古斯都的《功業(yè)錄》,上面說明奧古斯都迫使帕提亞人歸還三面軍團鷹幟。。

奧古斯都當政初期,有將領(lǐng)主張要把埃塞俄比亞(Aethiopia)和阿拉伯·費利克斯(Arabia Felix)[譯注] 阿拉伯·費利克斯在半島最南端南也門的位置。納入版圖,他們千里行軍到達南部熱帶地區(qū)斯特拉博(Strabo,1世紀希臘史學家和地理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C. Plinius Secundus,1世紀羅馬博物學家,著有《自然史》)和迪翁·卡修斯對此次戰(zhàn)爭留下讓人不敢置信的情節(jié)。羅馬人占領(lǐng)阿拉伯·費利克斯的馬里阿巴(Mariaba),這個城市在東方很有名氣,軍隊經(jīng)過三天(時間之短,有如天兵天將)的行程就抵達盛產(chǎn)香料的國家,這也是他們?nèi)肭值哪康摹?,炎酷的天候擊敗入侵的羅馬軍隊,使得僻遠地區(qū)不諳戰(zhàn)爭的土著免于刀兵的災禍。歐洲北部的國家并不值得勞師動眾去征服,日耳曼的森林和沼澤地帶,居住著孔武有力的蠻族,他們?yōu)榱俗杂蓪幵干釛壣兀圩g注] 羅馬人發(fā)起很多戰(zhàn)爭,都是為了掠奪敵國的財富和捕捉占領(lǐng)區(qū)的人民鬻賣為奴。日耳曼人的個性倔強,寧死不愿為奴隸,所以征服以后無利可圖。,在和羅馬人初次接觸,似乎是屈服在軍團的優(yōu)勢武力之下,等到背水一戰(zhàn),卻又能奮勇求勝,重獲獨立自主。這使得奧古斯都感到氣數(shù)態(tài)勢的變化難以預料,一直耿耿于懷塔西佗(Tacitus, Gaius Comelius,1世紀羅馬史學家)的《編年史》第一卷記載著瓦魯斯(Varus)被殺以及喪失三個軍團,據(jù)說奧古斯都無法接受這個悲慘的信息,整個人的性情大變。。奧古斯都崩殂后,遺囑在元老院公開宣讀,給繼位者留下極珍貴的指示。羅馬帝國疆域西到大西洋、北至萊茵河和多瑙河、東以幼發(fā)拉底河為界、南到達阿拉伯和阿非利加[譯注] 阿非利加即今日的利比亞西部和突尼斯。的沙漠,把大自然的地理限制當做永久的防線和邊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