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馬帝國衰亡史 第一章(5)

羅馬帝國衰亡史(第一卷) 作者:(英)愛德華·吉本


圖拉真雄才大略的尚武精神,與繼位者步步為營的穩(wěn)健作風,形成非常奇特的對比;而哈德良孜孜不倦的工作態(tài)度,在安東尼·皮烏斯無為而治的儒雅風范襯托下,更令人印象深刻。哈德良的一生是永不停息的視導(dǎo)行程,將軍人、政要和學者的才能匯集于一身,從帝王職責的踐行中滿足自己的求知欲,根本不在意季節(jié)和天候的狀況,光著頭徒步在冰天雪地的喀里多尼亞行軍,或是跋涉在上埃及的鹽漬平原。他的足跡踏遍整個帝國,所有行省都親臨巡幸迪翁·卡修斯提到,即使所有的史官都沒記載,各種軍功章、碑銘和紀念物上也都有哈德良在外巡視的記錄。。但是安東尼·皮烏斯只愿留在意大利腹地過清靜無為的生活,雖然親自執(zhí)政的期間長達二十三年,這位和藹可親的君主最遠的行程,不過從羅馬的宮廷到退休后的拉魯芬(Lanuvian)[譯注] 這個莊園在羅馬南邊不到三十哩。莊園。

縱使個人行事風格有所不同,奧古斯都規(guī)劃的制度,倒是為哈德良和兩位安東尼所遵奉。他們堅持先帝既訂的方針來維持帝國的威嚴,卻沒有增加疆域的企圖,采取各種不失大國風度的措施贏得蠻族的友誼,盡力說服其他的民族,讓他們知道羅馬勢力的崛起,不是陷溺于征服的誘惑,而是熱愛秩序和公義。經(jīng)過四十三年漫長歲月,由于這幾位皇帝的德行感召和辛勞工作,他們的成就為萬世所推崇。要是把軍團在邊界上微不足道的應(yīng)戰(zhàn)行動略而不提,哈德良和安東尼在位期間,的確為世界和平帶來美好遠景我們應(yīng)該知道,哈德良在位時,猶太人因宗教問題引起叛變,這還只是發(fā)生在一個行省的狀況。保薩尼阿斯(Pausanias)提及安東尼·皮烏斯皇帝的將領(lǐng),曾從事兩次必要的戰(zhàn)爭而得到勝利,第一次是游牧的摩爾人(Moor)越過北非僻遠的阿特拉斯(Atlas)山區(qū),第二次是不列顛的布里甘特人(Brigantes)進犯羅馬行省。,羅馬帝國的威名受到最遙遠國家的尊敬,最強橫的蠻族發(fā)生糾紛,也會聽從皇帝公正的仲裁。一位當代史學家提到,外國使者懇請入籍成為羅馬臣民,當局認為這種尊榮不能輕易授人,因而加以婉拒。

羅馬的武力使人畏懼,皇帝即使推行懷柔政策,一樣能保持尊嚴不容輕視。他們不斷以備戰(zhàn)狀態(tài)來保持和平,用正義的要求來規(guī)范作戰(zhàn),同時向鄰近國家嚴正宣稱:“若要羅馬雌伏忍辱,情愿決一死戰(zhàn)?!惫铝己屠习矕|尼原用來展示軍威的武力,馬可·奧勒留皇帝就用來對抗帕提亞人和日耳曼人。蠻族的敵對行動,讓這位富于哲人信念的君王大動肝火。在一場配合良好的守勢作戰(zhàn)中,馬可·奧勒留和所屬將領(lǐng)分別在幼發(fā)拉底河和多瑙河兩處戰(zhàn)場贏得重大勝利。羅馬帝國的軍事成就不僅在維護安穩(wěn)現(xiàn)狀,也在于確保勝利成果。這方面由于受到我們的重視,將成為深入的研究主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