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阿比西尼亞戰(zhàn)爭及侵略阿拉伯的影響(522 A.D.533 A.D.)
查士丁尼與埃塞俄比亞人結盟受到譴責,說他將野蠻的黑種民族引?進入文明社會,但是羅馬帝國的朋友阿克修米特人(Axumites)或稱阿比西尼亞人,與阿非利加原始土著很容易區(qū)分72這些人具有阿拉伯人的外貌和膚色,已在阿比西尼亞殖民地延續(xù)三千四百年之久。鄰近和同一地區(qū)出現(xiàn)黑人,不僅僅是氣候因素,主要還是種族的影響。。自然的造化力量使尼格魯人的鼻子扁平,長著鬈曲如羊毛的頭發(fā),天生漆黑發(fā)亮的皮膚。阿比西尼亞人的皮膚是橄欖色,從頭發(fā)、體態(tài)和容貌看來,他們像是阿拉伯人的殖民地,可以肯定出于同一血統(tǒng),原因是語言和生活習性類似,據(jù)稱古代有一次大遷徙,而且紅海的兩岸之間距離并不算遠?;浇?信仰提升整個民族超越阿非利加蠻族的水平73葡萄牙傳教士、阿爾瓦雷茲(Alvarez)、貝爾穆德茲(Bermudez)、洛波(Lobo)和特勒茲(Tellez)僅提到現(xiàn)代的阿比西尼亞人,有的是親眼所見,也有的出于杜撰。博學的盧多法斯(Ludolphus)懂得二十五種語言,對于了解其古代歷史卻只有一點貢獻。然而也門的征服者卡勒德(Caled)的名聲,卻能留存在民謠和傳奇之中。,他們與埃及和君士坦丁的繼承人密切交往,傳遞藝術和科學的入門知識。他們的船只到錫蘭進行貿易,有七個王國服從涅古斯(Negus),他是阿比西尼亞最有權勢的君主。獨立的荷美萊特人(Homerites)統(tǒng)治富裕而又幸福的阿拉伯,首次受到埃塞俄比亞征服者的侵犯,他提出來自希巴(Sheba)女王的繼承權利,宗教的狂熱使他的野心帶有神圣的意味。猶太人流放到此地,獲得權勢和主動,荷美奈特人的君主杜納安(Dunaan)受到他們的控制。帝國的法律對不幸的同胞進行宗教迫害,猶太人要求他施加報復,有些羅馬商人受到殘酷的待遇,幾名內格拉(Negra)74內格拉這個城市位于也門,四周環(huán)繞著椰棗樹林,有大路通往首都薩阿納(Saana)和麥加,駝商隊到前者的行程是十天,到后者是二十天。的基督徒獲得殉教者的榮譽75殉教者圣阿里薩斯(St. Arethas)是內格拉的君主,隨著殉難的人員有三百四十名,后來寫成尼西弗魯斯(Nicephorus)的傳奇故事,巴羅尼烏斯特別加以模仿。巴納熱(Basnage, Henri, sieur de Beauval, 1656 A.D.1710 A.D.,荷蘭律師)調查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亞的猶太人狀況,在私下費很大的工夫加以駁斥。。
阿拉伯的教會懇求阿比西尼亞國君的保護,涅古斯的艦隊載運軍隊渡過紅海,猶太人改信者的王國和生命都被剝奪,荷美奈特人的王族遭到絕滅的命運,他們統(tǒng)治出產沒藥和乳香的僻遠地區(qū)已有兩千年之久。征服者立即宣布福音的勝利,要求有正教信仰的教長,用熱烈的情緒聲稱與羅馬帝國的友誼。查士丁尼聽進阿諛之言,認為有希望經由阿比西尼亞人改變蠶絲貿易的管道,也可以借重阿拉伯人的軍隊對付波斯國王。農諾蘇斯(Nonnosus)出身自使臣世家,皇帝指名負責執(zhí)行此一重大任務。他的決定非常明智,拒絕采用較短而更為危險的道路,也就是經過努比亞(Nubia)的沙漠。他沿著尼羅河溯流而上,再到紅海去乘船,然后在阿非利加的海港阿杜利斯安全登陸。從阿杜利斯到阿克蘇美(Axume)皇家城市,直線距離不超過五十里格,穿過山區(qū)的曲折道路花了使臣十五天的時間。他橫越森林地區(qū)看到成群的野生大象,粗約估計大致不會少于五千頭。根據(jù)他的報告,首都的范圍很大而且人口眾多。阿克蘇美這個村莊知名于世,在于王室的加冕禮、一處基督教禮拜堂的遺跡以及十六七根銘刻希臘文字的方尖碑76阿爾瓦雷茲在1520年見到阿克蘇美繁榮的狀況,就在這個世紀之內,土耳其的入侵帶來嚴重的破壞,只留下不到一百戶人家,過去偉大的記憶留存在國王的加冕典禮之中。。涅古斯在廣場上賜予覲見,四匹飾具華麗的大象拖著高大的車輛,他端坐在上面,四周圍繞著貴族和樂師。他穿戴亞麻布的服裝和帽子,手里拿著兩根投矢和一面輕盾,雖然看起來有點赤身裸體,但是戴著黃金的項鏈、頸圈和臂鐲,展現(xiàn)出蠻族的排場,這些飾物鑲嵌著貴重的珍珠和寶石。查士丁尼的使臣行跪拜之禮,涅古斯將農諾蘇斯從地上扶起與他擁抱,親吻皇帝蓋在國書上的印璽,展讀信函以后同意與羅馬人建立同盟,揮動武器大聲宣布,要與拜火教徒進行勢不兩立的戰(zhàn)爭。他對蠶絲貿易的建議避而不談,雖然阿比西尼亞人提出保證或者本意如此,這種帶有敵意的威脅之辭自然消失,沒有發(fā)生任何作用。
荷美奈特人不愿放棄生產香料的叢林,去探測空無所有的沙漠,也不愿吃盡千辛萬苦去迎戰(zhàn)一個實力強大的民族,何況他們之間并沒有任何私人的恩怨。埃塞俄比亞的國王沒有能力防守占據(jù)的土地,所以不愿擴大征戰(zhàn)的范圍。埃布爾拉哈(Abrahah)是阿杜利斯一名羅馬商人的奴隸,僭奪荷美奈特人的令牌。阿非利加的軍隊受到奢華風氣的誘惑,查士丁尼與篡奪者建立友誼關系,因為他呈獻少量貢金推崇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埃布爾拉哈的統(tǒng)治有很長一段時間非常順利,后來他的部隊在麥加的城門前被擊潰,連兒女都被波斯征服者當成戰(zhàn)利品劫走,埃塞俄比亞人終于被逼離亞洲大陸。敘述這段晦澀而遙遠的史實,并不是與羅馬帝國的衰亡毫無關系。要是在阿拉伯繼續(xù)保持基督教的勢力,穆罕默德在搖籃中就已夭折,那場改變世界文明和宗教的革命就會被阿比西尼亞人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