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13世紀至17世紀末的俄國(1)

牛津歐洲史(第一卷) 作者:(美)羅賓·W.溫克


學者們稱“俄國問題”為一種包容多個歷史層面的工具。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俄國的擴張和邊疆的鞏固?一個擴張的或正在擴張的俄國究竟?以在多長時間內保持靜止?如果將俄國人的占領置于一旁,那么個別民族和語言能夠重申自己的存在嗎?俄國,一個東西合璧的社會,它將在歐洲事務以及近東、中東事務中扮演什么角色?盡管這些問題一直集中在最近兩個世紀的大量文字中,但它們起源于15世紀。

1.西北之地(1386—1478)約在1200年,基輔羅斯的瓦解導致了一系列實際獨立的小公國的產生。這些國家太過弱小和分裂,以致無法抵抗來自波蘭和立陶宛的壓力。到14世紀早期為止,立陶宛大公,以維爾那(Vilna)為都,在名義上統(tǒng)治著西部羅斯的大部分土地。異教徒依然占多數(shù)的立陶宛人,逐漸接受了其臣屬羅斯人的語言和行為方式。但在1386年,大公同波蘭的女繼承人結婚,并成為波蘭國王。結果波蘭羅馬天主教會和波蘭貴族在立陶宛嶄露頭角。

如果沒有信仰東正教的羅斯人與信仰天主教的波蘭人之間的對抗,如果沒有不同宗教和語言的貴族之間的利益沖突,原初的立陶宛—羅斯聯(lián)合體可能成為羅斯再度聯(lián)合的核心。然而,甚至在與波蘭聯(lián)姻之前,該地區(qū)就已非常不和,以致其能否促進羅斯聯(lián)合的潛在力量受到置疑。即使在立陶宛大公的統(tǒng)治之下,多數(shù)名義上從屬于他的公爵領地,都在沒有任何干預的情況下由地方貴族控制著,后者只受到效忠誓言和兵役義務的約束。貴族會議也限制了大公的政治權威。像西方一樣,西部羅斯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是莊園,并且很早就對農民的人身自由進行了限制。

在北方,諾夫哥羅德城市共和國統(tǒng)治著這片廣闊的、空曠的、貧瘠的土地,該地區(qū)是由那些搜尋皮毛和其他商品的武裝商人及其先遣隊開發(fā)的。市議會或維克(veche)非常有勢力。諾夫哥羅德內部有嚴格的等級體制。富有的商人代表控制著維克,而且少數(shù)有權勢的家族將城市的財富集中在自己手中,并為政治權力而展開競爭。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不能償清債務之人將變成奴隸,奴隸們經(jīng)常起義并成為盜匪。由?周邊的鄉(xiāng)村幾乎沒有肥沃的土地,所以該城市依賴莫斯科附近的東南地區(qū)供應谷物。1478年,莫斯科的統(tǒng)治者占領了諾夫哥羅德,并將其社會上層放逐到中部地區(qū)。

2.韃靼人(1223—1400)到13世紀早期為止,成吉思汗已經(jīng)將中亞的蒙古游牧部落——匈奴人、阿瓦爾人、普羅茨克人——統(tǒng)一在自己的麾下,這些部落也曾反復涌入歐洲。在占領了北部中國和從東北地區(qū)到里海的亞洲地區(qū)后,成吉思汗率領韃靼人越過高加索山進入羅斯南部的大草原,并于1223年在亞述海附近擊敗了羅斯與持不同政見的波洛韋茨人聯(lián)軍。然后,他又撤回亞洲,在1227年去世。13?紀30年代,拔都汗(Batu Khan,卒于1255年)率軍而返,分別于1237年和1240年洗劫了莫斯科與基輔,先后進入西部羅斯、波蘭、匈牙利和波西米亞。

韃靼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似乎應該歸于其出色的軍事組織:統(tǒng)一指揮、精兵減負、聰明的給養(yǎng)供應以及虛張聲勢的戰(zhàn)術。盡管拔都汗在1241年打敗了波蘭人和德國人,但是亞洲的政治事端還是迫其東回,而后韃靼人再也沒有在西部出現(xiàn)過。拔都汗越過歐洲,撤退到伏爾加河大三角洲的薩萊(Sarai)。他在此建立了一個嶄新的國度——金帳汗國,同時也接受遠在北京的蒙古中央政府的領導。

另一些蒙古統(tǒng)帥曾在1258年結束了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fā)的統(tǒng)治,而后又在1260年被馬木路克擊敗。蒙古人和穆斯林之間的敵意令西歐的統(tǒng)治者奢望自己能夠使蒙古統(tǒng)治者皈依基督教,并與之聯(lián)合共同對抗穆斯林。在13—14世紀間,數(shù)位被派往蒙古和中國的使者都期待達成這個結果。然而,除了歐洲使節(jié)們的記述豐富了世人的地理知識以外,此舉一無所獲。

韃靼入侵給羅斯帶來了最持久的影響。韃靼人的主要目的是在此地有效地征收貢賦。盡管他們在攻占之時給予羅斯以重創(chuàng),但后來卻轉而實行剝削政策。他們調查了可利用的資源,并以運輸承受力為限來評估貢賦。在其政治權威被承認期間,他們沒有介入經(jīng)濟生活。他們的確擬定為軍隊招募羅斯新兵,但是由各地羅斯王公負責運送人力和金錢,而且除非人口普查、財產調查,抑或懲罰叛逆,他們大都在羅斯境外逗留。每位附庸國的羅斯王公在被選定后都要去薩萊或去中國朝覲。

14世紀末,羅斯人變得越來越勇敢。1378年,在莫斯科大公的領導下,羅斯人取得了對韃靼人的第一次勝利。雖然他們在1380年遭到了猛烈報復,但卻表明了韃靼人是可以被打敗的。直至15世紀早期,金帳汗國一直沒有分裂,也沒有從羅斯人的生活中消失。他們選出了三位獨立的可汗,并形成了三個韃靼國家:一個是位于伏爾加中游的喀山汗國,一個是位于伏爾加河口的阿斯特拉罕汗國,最后是克里米亞汗國。

俄國在12世紀晚期沒有發(fā)展成為一個有特色的歐洲國家,并非由于任何內在原因。然而,在韃靼人統(tǒng)治了兩個世紀以后,以西歐的物質發(fā)展來衡量,它仍然沒有發(fā)展。當代人感到,韃靼的束縛是一場災難,而歷史學家尚未能證明其他的說辭。當韃靼人的勢力在15世紀最終瓦解的時候,俄國文明遠不如西方那么多元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