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開斯特家族與約克家族譜系表在卡斯提爾的西方,沿著大西洋海岸線,坐落著第二個基督教王國葡萄牙,它曾經是卡斯提爾的一個行省?于12世紀贏得了獨立。盡管與卡斯提爾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但葡萄牙已經發(fā)展出自己獨特的語言,并且致力于自己的民族事務,尤其是探險和海外貿易。
第三個王國是位于西班牙半島東北部的阿拉貢,它既是地中海列強之一,也是一個伊比利亞國家。它的國王控制著巴利阿里群島,統(tǒng)治著在法國一側的比利牛斯山脈的地中海沿岸土地,并且在南意大利有重要利益。在霍亨斯陶芬帝國崩潰時,阿拉貢占領了西西里島(1282年),“有雅量者”阿方索五世(1416—1458年在位)又于1435年占領了那不勒斯。在阿拉貢,正如同在卡斯提爾一樣,古老的政治體制限制著王——貴族、城市和議會都比卡斯提爾更有勢力。此外,阿拉貢王權在西班牙大陸的領土,像瓦倫西亞和加泰羅尼亞,以及后來形成的以繁榮的巴塞羅納港為中心的領土各自擁有自己的議會,它們實際上是獨立的國家。
1469年,未來阿拉貢國王費迪南(Ferdinand, 1479—1516)迎娶了未來卡斯提爾女王伊莎貝拉(Isabella, 1474—1504),進而形成了一個王朝聯(lián)盟,并最終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西班牙。擺在他們面前的困難是巨大的。不僅兩國的王權十分弱小,而且卡斯提爾和阿拉貢居民的語言也不相同。阿拉貢面向地中海,卡斯提爾面向大西洋,所以或許卡斯提爾與葡萄牙結盟更為自然。
費迪南和伊莎貝拉形成了良好的政治伙伴關系。費迪南是一位審慎的現實主義者,在宗教上持懷疑和寬容態(tài)度。另一方面,伊莎貝拉則是虔誠到了對異端邪說毫不寬容的程度,并且享受王權的華麗和威儀。她在一個由王室任命人員組成的新機構卡斯提爾議會中授予了許多特權。她與城市的中產階級結盟反對貴族,并得到了城市民兵而非封建軍隊的支持。當她發(fā)現其權力已被12世紀為收復失地而建立的三個軍事協(xié)會所削弱后,就堅持費迪南出任每個協(xié)會的首領。
盡管十分虔誠,但是女王決心將教會置于王權之下,而且她開了一劑多方需要的清除教會腐敗的藥方。西班牙君主也從教皇那里得到了任命西班牙主教的權力。正如法國的高盧教會一樣,西班牙教會是半獨立于羅馬的教會。西班牙高級教士樞機主教希門尼斯·德·西斯內洛斯(Jiménez de Cisneros, 1436—1517)成為伊莎貝拉的首要大臣,并貫徹其凈化教會、遏制貴族統(tǒng)治以及博取城市支持等政策。
1487年,西班牙引入了宗教法庭。最初它是王室的而非教皇的工具。西班牙宗教法庭通過推行普世的天主教教義尋求促進西班牙民族主義,通過迫使所有人成為教會的服從者來為王權創(chuàng)造忠誠的子民。其主要目標是新基督教徒或改宗者——那些被強制從猶太教轉而皈依基督教之人。因為擔心猶太人繼續(xù)秘密地實踐從前的宗教,它積極地進行嚴密的調查。對改宗者的迫害是將10萬余人驅逐到低地國家,在那里他們被稱做“馬拉諾”(Marrano),暗示他們在荷蘭人和佛蘭德爾人心目中的異國外貌。1492年,未改宗的猶太人面臨著或受洗或棄產流放的抉擇,約15萬人選擇流放。10年后,輪到穆斯林了,他們除了受洗外別無選擇,天主教因此贏得了許多名義上的新追隨者,后者的順從只是源于宗教法庭為那些在信仰上搖擺不定之人所準備的一切。
相應地,1492年也可以被視為西班牙歷史上最重要的年代?1月2日,費迪南和伊莎貝拉勝利挺進格林納達,標志著穆斯林西班牙的最后一塊領土被收復。在這一年的后期,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駛離卡斯提爾港首次開始向新大陸航行的時候,新征服之路就已經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