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小九和老公分居之后,心里一直都想不通。她覺得自己精挑細選的老公,而且在朋友之間相比也是最好的,大家都特別羨慕她,可為什么最后卻只有這結(jié)局。
聶小九選老公錯了嗎?可為什么會選錯呢?明明是有愛情的,明明各方面條件很好,明明可以把聶小九逗得很開心,到底怎么選錯了?
聽了我的咨詢意見后,聶小九終于明白,原來癥結(jié)就是出在生活習慣上。正如我之前所說,生活習慣是鞋子里的小石子,你路走得越長,它就硌得你越痛,直到最后受不了。
但真正的問題在于,生活習慣的矛盾太隱蔽了。譬如聶小九的老公,在初期和聶小九非常融洽,可以帶她玩,帶她吃喝。婆婆也和聶小九相處得非常好,表面看起來,根本就沒有問題啊,怎么才能從一開始就發(fā)現(xiàn)生活習慣的問題呢?
當然是有方法的。你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分別是地理、文化和時間跨度。
首先,地理很好理解,就是越近的人家,生活習慣就會越和諧。
生在同一個城市的兩戶人家,他們的生活習慣不能說一致,但至少還是穩(wěn)定同步的,不會差別太大。
但如果是一個在中國南方,一個在中國北方,這么大的地理差距又會如何呢?
很多人都看過《雙面膠》,講了一個上海媳婦嫁到東北人家去的故事,其中巨大的生活習慣差異,最后導致了家庭的破裂,原本的愛人分崩離析,反目成仇。
大家記住,地理差距遠的兩個人,相愛是很容易的,但生活在一起很難。如果日后還要和對方的父母生活在一起,那簡直是火星撞地球。
中國地域廣大,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你貿(mào)然進入了對方的生活圈,相當于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對方碰撞,結(jié)果可想而知。
其次,文化并不是字面上那么深奧的,其實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生活文化。譬如聶小九的老公家里,就是單親媽媽獨自帶大兒子的生活文化。
這是一種很獨特的家庭文化,就是母親在幾十年中,被迫強勢,才能支撐起這個家。最后,變成了母親一人說了算的局面。
這種家庭文化,對新媳婦來說是有很大壓力的,聶小九就無法適應這壓力,最后被迫離開。
家庭文化,是一般人在談戀愛時會忽略的,但切切實實地影響著婚姻質(zhì)量。
最后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時間跨度。
打個比方,聶小九在談戀愛同居的時候,知道老公會經(jīng)常出去應酬嗎?她知道,并且也生氣過,憤怒過,最后逼迫老公承諾盡量少應酬。
聶小九獲得承諾后,就以為高枕無憂了,覺得老公再也不會去應酬了。
但聶小九忽略了時間跨度這一條件。老公的確是答應了她,在短期內(nèi)也做到了,可經(jīng)常要應酬的狀況,會陪伴她老公多久呢?工作多久,就有多久。
而一句承諾,又可以阻止她老公多久呢?幾個月,最多一年。
從時間跨度來看,老公的承諾,不過是短暫的,而常年外出應酬的現(xiàn)實,才是永久的。這就是時間的魔力。
女孩子很容易被眼前的東西給蒙蔽忽悠,男人的一句承諾,在短期內(nèi)當然可以做到,但時間才是女人的敵人。隨著時間流逝,女人越來越老,男人越來越野。這么大的跨度,承諾可以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所以,在選擇男人的時候,請關(guān)心他的真實現(xiàn)狀,真實生活方式,并且放到幾十年的時間跨度去考慮。會不會延續(xù)下去,會不會改變,你能否幾十年如一日地接受。
總之,在判斷男人的生活習慣時,必須從這三個角度切入分析,才會有準確的結(jié)果。
那么,男人怎么樣的生活習慣、生活環(huán)境才能算好呢?有一個客觀標準嗎?
這里的好,其實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譬如說,有的男人非常節(jié)約,而他有過兩個女朋友,第一個很享受生活,對她而言,這男人的節(jié)約是難以忍受的毛病。而另一個女朋友則很喜歡存錢,對她來說,節(jié)約簡直就是男人最大的美德。
由此可見,所謂生活習慣、環(huán)境的好壞,是一種相互之間性格融合程度的評價。
也就是說,你們的生活習慣越一致,則未來的婚姻生活越幸福。你們之前的生活環(huán)境越接近,未來的問題就越少。
舊時候的人講門當戶對,這被大家當做弊病看待??墒堑搅私裉?,跨越階層的婚姻還是很少出現(xiàn)。譬如城市里嬌生慣養(yǎng)的女孩子,很少會去山西嫁給一個煤礦礦工。一個城市里的農(nóng)民工很難娶到“富二代”千金小姐。
這不是所謂門當戶對的觀念在作怪,而是階層的差距塑造了壁壘。而這種階層的差距,就是生活環(huán)境和習慣的總和。
譬如在講第一個小蕓的案例,她為了愛情千里迢迢地跑到小城鎮(zhèn)上,和老公的父母住在一起,很快,就起了各種家庭矛盾。因為小蕓以前的環(huán)境是城市,而老公一家子常年居住在小城鎮(zhèn),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最終導致了矛盾加劇。
在選擇老公時,我們一定要注意生活習慣和家庭環(huán)境,與你越接近則越合適,越一致則越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