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人多變,殊不知,女人多變,除了女人自身的原因之外,還有男人的一個原因,那就是,男人懶得變。隨著精力和心理的透支,男人“例假”的癥狀漸漸擴展,“別煩我”成了他對婚姻的主要要求和期望。越是這樣,女人越是需要用各種方式打破這種死氣。于是,一場“變”與“不變”的拔河運動就這樣開始了。
結(jié)婚的時候,老潘覺得自己娶了世界上最理想的老婆。不料,結(jié)婚四五年,老婆變了很多。比如,戀愛的時候,她最欣賞的就是老潘身上的男子漢氣,對他的不拘小節(jié)、穿著隨意、胡子拉碴甚至臟兮兮的習(xí)慣不但沒意見,反而覺得挺男人的??墒?,結(jié)婚后就漸漸開始干涉了:每天早上都要刮胡子;穿好衣服剛要出門,總是被叫回來讓去換衣服,說什么顏色不搭配;理個發(fā)都要由她帶著去時尚發(fā)廊找著名的美發(fā)師,還得順便在對門做個面膜;買了一大摞讓老潘讀的書,還強迫老潘去聽了幾場交響音樂會。老潘被折騰得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不僅如此,本來戀愛的時候,多數(shù)事情都是老潘做主,可是現(xiàn)在,原本自己好像沒什么主意、溫柔體貼、百依百順的女人突然變得不僅有主意了,還特別有韌性。別看從來不大聲說話,也不吵架發(fā)火,可是那種聽似溫柔、看似溫柔,但是柔中有剛的手法,真是讓人拿她沒辦法。
以上是老潘講的。現(xiàn)在我們再看看老潘的妻子是怎樣說的。
妻子說,自己其實沒有怎么變,從一開始確定關(guān)系以后就經(jīng)常對老潘提出一些改變的要求,都是為了他好。那時候,老潘還很合作,能夠為了取得未婚妻的歡心而作出調(diào)整。但結(jié)婚一段時間以后,老潘有時就顯得不耐煩了。開始還好,只是偶爾抱怨,可是后來就越來越不耐煩。讓妻子不高興的并不是老潘是否能夠改變,而是老潘的“態(tài)度”。本來已經(jīng)挺有默契的東西,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有幾天,老潘突然抱怨起來,很不合作,還不愿意交流溝通??墒牵^了這幾天以后,又會好一段時間。平心而論,多數(shù)時間,兩個人還是挺默契的,老潘還經(jīng)常主動讓妻子為自己挑衣服,而且自己審美品味也有了明顯提高,文化素質(zhì)也見長,自己為此非常自豪,覺得老公越來越好了,還經(jīng)常在自己的朋友圈顯擺,自己的老公是最好的。
為什么對同一件事情,夫妻之間卻存在著如此大的認識差距?這要從男人和女人對婚姻的認識談起。
男人、女人擁有對方的方式大有不同。男人是“維持現(xiàn)狀”派,最大的要求就是“別煩我”、“別生事”。而很多女人,心里有一個自己理想男人的概念,但并不一定真要找到他,而是要找到一個“可塑性”高的,可以往那個方向培養(yǎng)的男人。本著共同經(jīng)營婚姻的理念,男人應(yīng)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女人的這一需要。也許在戀愛時,你是比較能接受的,但結(jié)婚后就不那么有彈性了。一個人在戀愛期間和婚姻初期,比較容易接受“培養(yǎng)、塑造”。但是,這種狀況能維持多久?要知道,一個人不能是自己,而必須是一個“培養(yǎng)、塑造”的模型,長期下去,不僅很累,而且會很痛苦。男人需要一塊自己可以做一個泥球的自留地。在和女人比較配合的前提下,這塊自留地反而更容易保留。
女人在尋找配偶時,無論有意識還是下意識地,是在懷著一個理想形象和理想期望值的,所以,幾乎在兩個人認識的第一天,她在被這個男人身上吸引自己的方面打動的同時,也對一些離理想還有差距的方面開始有所覺察。一旦兩個人關(guān)系確立,她的“男人改造計劃”就默默開始了。女人選擇的是“潛力”和“可塑造性”。女人會觀察得很細,從一個男人的穿著、語言、肢體語言到他的興趣愛好、朋友圈等等。對一個走入婚姻的女人來說,她的自我認知空間是環(huán)繞著家庭建立的。尤其是在有孩子之前,丈夫(或結(jié)婚前的男友)就成了她世界的一個重要部分,甚至是核心部分。她對自己男人提出的抱怨、要求的改正,并不代表她的不滿,反而體現(xiàn)了她的在乎。女人永遠是一個經(jīng)營者,這是女人經(jīng)營婚姻的方式,是她把婚姻向理想方向引導(dǎo)的努力。這當然會讓男人很不舒服。男人最受不了被人指指點點,尤其是被女人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