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穈先生”初長成(3)

舍我其誰:胡適(第一部) 作者:江勇振


 

徽州治下轄有六縣,即: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與婺源。其中,胡適的家鄉(xiāng)績溪在經(jīng)濟上是最落后的??兿赡苁腔罩莞蜗氯丝谧钌俚囊豢h,而且,不但村莊數(shù)低,而且名族聚居的村莊數(shù)僅為歙縣或休寧的18.54%。這與績溪的地理條件的限制是分不開的, 乾隆《績溪縣志》說:“績邑與歙為接壤,而獨受多山之累”,“山壓水沖,遍績有難耕之確土?!笨兿送獬鼋?jīng)商也比歙縣與休寧為遲。前引的乾隆《績溪縣志·風(fēng)俗》篇中說:“惟績鮮挾資之游人?!笨兿硕喟朐诩医?jīng)商,很少出外闖天下。唯一把績溪人帶出鄉(xiāng)里去作買賣的,是茶行的生意。胡適家作的就是茶行的生意。

胡適在〈四十自述〉的增訂殘稿里說,他出生的績溪縣上莊村叫做上川,“人都叫它做‘上莊’”,在績溪縣城以北五十里。全村都姓胡,“都是我們一族”,屬于中國南方所常見的單姓村。根據(jù)胡適的說法,在太平天國亂前,上莊男女老小有六千人。種地是他們的本業(yè),出外經(jīng)商則是他們的副業(yè)。上莊人顯然很有經(jīng)商的本領(lǐng),胡適說,在太平天國亂前的極盛時期,上莊一村在上海有“九鼎十三萬”的說法,“就是有九個‘鼎’字的大店,十三個‘萬’字的大店。”胡適家的茶行生意,是由他的高祖開始的,到了胡適這一代已經(jīng)有了一百五十年的歷史。他高祖創(chuàng)業(yè)的地方在上海附近的川沙鎮(zhèn),這個茶行開業(yè)的資本只有一百銀元。他們的經(jīng)營方式,就是每年春天在家鄉(xiāng)附近的山區(qū)收購茶農(nóng)的茶葉,然后再運到川沙的茶行去賣。在胡適的祖父及其伯祖的努力經(jīng)營之下,他們在川沙鎮(zhèn)上又開了第二家茶行,目的是在防止別人跟他們競爭。1843年,他們又在上海開了一家支店。胡適的祖父顯然很會作生意,除了茶行以外,他還開了一家酒肆,叫做大酺樓,胡適說是“徽州酒館(通稱‘徽館’)的創(chuàng)始者”。太平天國之亂,上海的支店被毀,川沙本店也受損。根據(jù)胡適父親胡傳的估計,在1880年的時候,川沙、上海兩家店值三千銀元。這就是胡適一家四房、二十幾口衣食的來源。因此,胡適先世的背景是在商業(yè)方面。他們家第一個在科舉功名上下功夫的,是胡適父親胡傳的大伯。只可惜他在科場上并不順?biāo)?,只拿了秀才,是他們家破天荒的第一個秀才,胡傳則是第二個。這好像是上莊的宿命,胡適說:“科舉一途好像瞧不起我們的村子,開族以來,村子里只不過□個舉人。”胡適寫這篇改訂稿的時候想不出上莊出過幾個舉人,只好留白了。

在汽車運輸、高速公路發(fā)達的今天,我們很難想象從前徽州人出外經(jīng)商是徒步的。就以跟胡適的故鄉(xiāng)上莊村接壤的宅坦村為例。宅坦村,古名龍井,自古以來村民外出都要靠步行,翻過崇山峻嶺才能抵達歙縣和旌德的水碼頭。然后至新安江去杭州,再轉(zhuǎn)水路至金華、衢州及江西的玉山、鉛山,或是沿徽水(青弋江主要支流)北溯至蕪湖,再經(jīng)由長江去南京、蘇州、上海和武漢等地。這也是宅坦的徽商外出經(jīng)商的主要路線。一直要到1933年蕪?fù)凸吠ㄜ嚕谷送獬龇娇擅馊テD難的跋山涉水,不過從村落到績溪縣城還得靠步行。 宅坦村如此,上莊當(dāng)亦如是。胡適1904年到上海去念書的時候,就用了七天的時間,多半是走路的。1928年,他接受蘇雪林的一篇訪問里,就有一段很生動的描述。當(dāng)時胡適住在上海英租界的極司非而路(今萬航渡路)49A號。胡適在這篇訪問里,是從請?zhí)K雪林吃的徽州面餅談起的:

仆人送上一杯咖啡調(diào)的牛乳和一盤切開的烤面餅,先生說我今天起身遲了,所以到此刻才用早點。我是徽州人,用的也是徽州點心,請你們不要見笑,我還愿意將這東西介紹給你們呢;這烤面餅是面做的,餡子是香樁、蘿卜干,不易霉壞的材料,這是我們徽州人的“國寶”。我們徽州人在商業(yè)上的成功,都要歸功于這“國寶”。

……

先生拈起一片面餅對我們說道:我們徽州是多山的地方,大凡山國的出產(chǎn)都是微薄的,不足供居民生活的需要,于是居民不得不冒險到外邊求謀生之道了。我們徽州人的習(xí)慣,一家若有兩個或三個以上的男孩,把一個留在家里耕種田地。其余的孩子,到了十三歲,便打發(fā)出門學(xué)生意。出門時不要帶多少川資,只用幾尺藍老布做成一個袋,兩端縫合,中間開一個口,每袋一端,裝進五個這樣的“國寶”,就算是孩子長途的糧食了。[這個藍布做的褡褳,胡適在那篇〈四十自述〉的殘稿里說叫做“信馬”,顯然是徽州話 。]好在這“國寶”的餡子都是干材料,過上十天八天也是不要緊的。到了宿店的時候,一點火,袋里掏出一個“國寶”,在火上烘烤一會,吃下去就算一頓飯。至于宿費,每夜只需大錢二十一文,由徽州走到杭州,二百文川資,綽有余裕。徽州人窮得不能聊生的時候,有句安慰自己的口號,說是“不要慌,十天到余杭”!

胡適認為徽州人因為耕地少養(yǎng)不活人口,而必須冒險出外經(jīng)商的傳統(tǒng),對徽州人在思想上產(chǎn)生了正面的影響。由于在城鎮(zhèn)經(jīng)商,他們就有機會接觸到最新的思想和教育上的潮流。他們又常把孩子帶到城鎮(zhèn)里去受教育。因此,徽州人的思想視野一般說來是比較寬廣的。他接著推論說,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思想界里的幾個重要人物都是徽州人。例如:十二世紀(jì)的朱熹、十八世紀(jì)的江永和戴震以及十九世紀(jì)的凌廷堪和俞正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