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西征的原因,是持有其國書的商隊因帶有大量財貨,令花剌子模的訛答剌太守眼紅,因而予以殺害。成吉思汗對這一卑劣行為予以毫不留情的懲罰。大遠征歷時七年,血染中亞。布哈拉、撒馬爾罕等城市遭到徹底破壞。蒙古軍的特征是在復仇戰(zhàn)中會變得格外殘忍,實施抵抗的土地上的人們會被全部殺死,成吉思汗孫子被流矢射死的土地,連草木都會被連根拔起,變成傳說中的死亡世界。不過,在燕京投降的耶律楚材跟隨成吉思汗西征,據(jù)說他曾進言讓蒙古軍盡可能地克制殘忍行為。
花剌子模國王摩訶末逃到里海的一座島上,最后死在那里。成吉思汗的一支軍團追擊花剌子模王子,從阿富汗推進到印度河。進到里海的蒙古軍越過高加索,和南俄羅斯的諸侯軍交戰(zhàn),掠奪各地。這是人類史上空前絕后的大遠征。
成吉思汗的七年遠征,對他來說大概是復仇戰(zhàn),但給世界史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連接起東西亞的,只有繼成吉思汗后的蒙古統(tǒng)治時代,另外從中國史來看,蒙古在進入中國中心地帶之前,就已接觸到西方伊斯蘭和基督教文化圈,因此它沒有像此前的塞外民族那樣融入中國文化。征服王朝包括原先的北魏、遼、金以及后來的清,其中元就成了對中國文化敬意最少的政權。
七年遠征結束后,成吉思汗東歸,進攻西夏。1227年西夏滅亡,成吉思汗也于同年死去。中國《元史》說是享年六十六歲,拉希德丁用波斯語寫成的《集史》說是享年七十二歲。根據(jù)《元史》,成吉思汗的遺言是軍事性質的。內容是攻金方略,意思是潼關(陜西?。┯薪鸬木?,有高山黃河險阻,難以攻下,因此要向南宋借道。繼承汗位的窩闊臺遵照父親遺言,借道南宋,從唐州、鄧州攻擊開封。1232年三月,蒙古開始包圍開封。到了年末,金哀宗逃到一個叫歸德的地方。過了新年,金西面元帥崔立發(fā)動政變,開封城向蒙古軍投降。
蒙古向南宋請求結盟夾擊金是1232年的事情。八年前南宋寧宗死去,因沒有兒子,掌握政權的史彌遠擁立了流落民間的太祖十世孫理宗。對蒙古的請求,南宋有贊否兩種論調,而贊成派占了多數(shù)。反對派主張,原來因為“海上之盟”,和金同盟消滅了遼,但結果我們不也被金趕到了南方嗎?反對論強調要從歷史中吸取教訓,但多數(shù)派只考慮眼前——消滅夙敵金,贊成結盟。
1234年正月,南宋蒙古聯(lián)合軍包圍了蔡州(河南?。?。孤城里的哀宗讓位給完顏承麟后自殺。完顏承麟死在亂軍中,至此,金自太祖以來,經(jīng)歷十主一百二十年后滅亡。
這一年,南宋和蒙古之間圍繞著戰(zhàn)后處理也很快發(fā)生了沖突。南宋在滅金之后,就出現(xiàn)了強硬論,要求收復三京八陵。三京指的是開封、洛陽以及南宋高宗即位的應天府(金改名為歸德府),八陵自然指的就是北宋八代皇帝的陵墓。因為是同盟,所以如果和蒙古商談對這些事情是不會有問題的,然而南宋一致同意名分論,認為“失地”是屬于自己的,沒有必要和他人商量。宰相鄭清之在朝廷上主張出兵,被南宋采用。
和蒙古軍聯(lián)合進攻蔡州的南宋將軍是孟珙。后世史家宣傳說,如果讓孟珙和蒙古對話就好了。攻擊蔡州的時候,蒙古軍缺少兵糧,對南宋軍帶來的三十萬石糧食大喜過望。如果在兩國關系友好的時期展開對話,或許可以達成協(xié)定。然而,孟珙是個軍人。宋自建國以來就有“尚文輕武”的傳統(tǒng),害怕軍閥的出現(xiàn),甚至連岳飛都殺了。孟珙不會被授予這樣的權限。
南宋出兵,立刻收復了開封和洛陽。然而這兩處舊都都已變成了空城。把人口視為生產(chǎn)手段的蒙古在攻陷河南各城后,就把居民全部帶走,并將城內破壞一空后離去。南宋軍覺得糧食可以現(xiàn)地調配,但占領洛陽的時候,據(jù)說軍隊甚至沒有第二天的口糧。這一事實暴露出南宋出兵毫無計劃,對河南的狀況根本沒有收集情報。此外還有原委,說是反對出兵的史嵩之(史彌遠的侄子)似乎對糧食補給特意懈怠。如果是這樣,宋代的家傳絕技即派閥抗爭就害苦了前線的兵將們。
聽到南宋出兵的消息,蒙古軍進入了戰(zhàn)斗狀態(tài),持續(xù)增援潼關。金滅亡次年,蒙古軍開始從北、西同時進擊,出兵理由就是南宋違背盟約占領開封和洛陽。蒙古決開黃河大堤,切斷了南宋各軍的聯(lián)系。亂作一團的南宋軍從洛陽、開封等地沒有秩序地敗退。
從此,蒙古軍開始了對南宋的連年戰(zhàn)爭。南宋名將孟珙的表現(xiàn)分外突出。他在黃州擊破蒙古軍,奪回了自己的故鄉(xiāng)襄陽。襄陽是河南和湖北的邊界,圍繞此地的攻防成了全局的關鍵。
蒙古軍也到達了淮河一線,因水路難以發(fā)揮機動力,這才好不容易剎住了怒濤般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