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規(guī)劃局制定的《深圳市城中村舊城改造整體規(guī)劃綱要》也有如下表述:“經過多年的積累,城中村問題已經成為全市社會經濟發(fā)展中最突出、最復雜、最集中的矛盾和問題?!?/p>
學界和政界人士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必須正視“城中村”問題,并且有所作為。但如何作為,卻成為橫亙在主政者面前的另一個難題。
“政府包攬拆除加補償、公開招投標等的慣常做法,顯然無法適應深圳‘城中村’問題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鄙钲谑猩鐣M織總會理論研究室主任王蔚明認為:“如果是政府包攬,僅資金一項累加,就是無法承受的天文數字?!?/p>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市共有村落1000余個,城中村241個,關內外共有私房約30萬棟,建筑總量達1億平方米。工程量的浩大,國內城市無出其右。
深圳城中村改造,顯然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的新課題。
2004年10月28日公布的《深圳市城中村(舊村)改造暫行規(guī)定》,被認為是深圳再次向“城中村”問題宣戰(zhàn)后,一個有建設性的嘗試。
《規(guī)定》明確,鼓勵國內外有實力的機構通過競標開發(fā)或者參與開發(fā)城中村改造項目,這也為房產商提供了“圈地”契機。
由此衍生出的第一種模式,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其內涵是政府主導整個改造過程,但在具體執(zhí)行時引入開發(fā)商,由其負責資金、項目運作等,并自負盈虧。這種脫胎于廣州“獵德模式”的方案,被認為能有效解決政府資金和人力不足等難題,并可借助開發(fā)商的經驗,提高改造效率,同時能在政府的監(jiān)管下控制風險。
在深圳市可開發(fā)土地越來越稀少的背景下,這一模式的引進,2006年“深圳市改造難度最大的城中村”崗廈村河園片區(qū)啟動改造,被認為是“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模式的成功樣本。崗廈村所在的福田區(qū)政府,“欽定”的開發(fā)商是金地集團,這是一家具有政府背景、頗具實力的房地產公司,曾經操盤過漁農村改造——這是深圳首個城中村改造項目。
金地集團財報顯示,福田區(qū)政府惟一一家全資國有投資控股公司——福田投資發(fā)展公司,為金地集團的相對控股股東。
崗廈改造,將騰出15.16萬平方米的可建設用地,且臨近CBD,開發(fā)前景看好,在關內土地日趨緊張的背景下,這無疑是一塊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