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孤亭惹漫愁(2)

鵠奔亭 作者:史杰鵬


 

傻子陳無智做的飯菜味道還可以,和我沿途吃的口味相仿,總之我很喜歡。他很憨厚,看見我吃得香,咚咚拍著肥碩的胸脯,齜牙咧嘴,表示得意。在洛陽有時我簡直沒有吃飯的胃口,洛陽雖大,物產(chǎn)雖豐富,聚集著天下郡國的豪富商賈,飲食口味非常龐雜,但仍缺乏蒼梧郡這種特有的風(fēng)格。沿途我每經(jīng)過一個亭舍,都胃口十足,簡單的菜就能讓我吃幾碗米飯。耿夔好像也很喜歡,吃得津津有味,獨有任尚卻有點奇怪,他說頭疼,隨便吃了幾口,便去房間休息了。有人說,體壯如牛未必適應(yīng)性強,大概是有道理的。

用過餐,我讓耿夔早早回房,去照顧一下任尚,又把龔壽招到榻前,隨便問話,打探一下當(dāng)?shù)仫L(fēng)物。龔壽給我準(zhǔn)備的客房很干凈,一塵不染,但顯然是剛打掃的,地上有新近擦過的痕跡。榻前臨著南窗,窗外幾乎已被暮色浸染,只有近窗的好幾株桑樹,還能看得清輪廓,它們都枝繁葉茂,和我只隔著一層碧綠的窗紗,桑葉之綠隨時欲透紗而入。我喜歡聽這窗外沙沙的桑葉相碰之聲,好像回到了童年。我童年時所住的小房間,窗后就曾經(jīng)種著一株桑樹,可惜的是,春天時它的葉子會被母親摘下飼蠶,很長一陣只能看見窗外光禿禿的枝丫,好不神傷。此刻,我斜倚著床榻,凝視著案上綠豆大的火光,開啟了話題:“高要縣的養(yǎng)蠶紡絲應(yīng)該很普遍罷?連這野外人跡罕至的亭驛,都種了這么多的桑樹?!?/p>

龔壽道:“回使君,都是托前蒼梧太守周宣周府君的洪福,高要縣才有了蠶桑。據(jù)故老說,幾十年前周府君當(dāng)蒼梧太守的時候,下令全郡十個縣必須養(yǎng)蠶,而且特意派人去中原請來工匠,教本郡人織履。而在他來之前,無論秋冬,我曹都是光腳走路的?!?/p>

我來蒼梧郡,唯一的安慰,就是周宣也曾當(dāng)過這里的太守,雖然時間相隔有三十年,究竟也留下了不少遺澤罷,眼前這些桑樹就是明證。我又想,不知道現(xiàn)在的蒼梧太守府,是不是還有他坐過的床榻、他踏過的地板,那些房欞垣墻,是不是當(dāng)年曾經(jīng)親聆過他的笑語。也許這間亭舍,他當(dāng)年上任的途中,就也曾停留過。他去世已經(jīng)好幾年了,想起當(dāng)初他對自己的獎掖提拔,音容宛在,我不由得鼻子有點酸酸的,又道:“我也曾聽說過當(dāng)年北方人來嶺南賣履血本無歸的故事。說起周府君,當(dāng)年曾做過我的主君呢,那可真是國家的棟梁?。 蔽亦祰@了一聲,又道:“這個亭舍,為什么叫‘鵠奔亭’,‘鵠奔’二字何意?”

“原來使君是周府君的門生?!饼弶勖C容道,“下吏太佩服了……這個亭舍的名字由來,下吏不知……不過聽說早先叫鵲巢亭,什么時候改叫鵠奔亭的,就難說清楚了?!?/p>

我“哦”了一聲,用手指敲著床榻:“鵲巢這個名字太普通了。‘鵠奔’的‘鵠’字倒也沒什么,只是加上這么一個‘奔’字……”我心里揣摩著,突然周身感到一絲涼意,這連我自己也感到古怪。這有什么呢?難道“鵠奔”兩個字組合在一起,會有什么微妙的效果,以至于讓我恐懼嗎?我可不是個善人,這輩子殺人無算,是朝廷人人敬憚的酷吏。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我也不會最終得罪了權(quán)臣和閹宦,被下到這個鬼可以打死人的地方來當(dāng)刺史了。我并不怕鬼,這倒不是我熟背了很多方術(shù),知道禳解驅(qū)鬼的辦法。而是因為我行事一向無愧于心,鬼如果有它們的道德操守,也根本沒有理由對我怎么樣。我下意識地加了一句:“可是,這里盡是烏鴉,哪里有什么鴻鵠奔來了?”

龔壽憨厚地笑了一下,諂態(tài)畢現(xiàn):“使君,鄉(xiāng)野的土人,取名字只是圖個吉利,不會管那么多的?!?/p>

我沉默了一會,又想起了一件事:“對了,院子里那口廢井,井圈怎么用那么鮮紅的石頭砌成,可有什么緣故嗎?”

這個漢子迷茫地搖了搖頭:“什么紅石頭?我不明白……使君是不是太累了,還是早點安歇罷?”

“就是那個井圈,鮮紅得像團火苗一樣。”我加重了語氣,“你怎么會不懂我說的話。”

龔壽臉上愈加迷茫,他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不,沒有什么紅石。兩口井的井圈都是山石砌成的。這山上的石頭都是灰色的,使君一定看錯了?!?/p>

我滿腹狐疑,難道我真的看錯了?也不是不可能。剛才我站在望樓上俯視院庭的時候,的確沒發(fā)現(xiàn)有什么紅色的井圈??墒蔷烤乖趺椿厥?,我的目力一向很好,現(xiàn)在不過四十三歲,也不算老,還能挽弓射箭,怎么會把顏色也看錯?我揮了揮手,對龔壽道:“好吧,你先去歇息,明天早上再作計議?!?/p>

龔壽恭敬地告退,我起身去隔壁房中看看任尚。他睡得昏昏沉沉的,耿夔說給他飲了熱水,似乎好些了。我摸摸任尚的額頭,感覺不算燙,又把把他的脈搏,沉穩(wěn)有力,感覺應(yīng)該沒有什么事,就回到自己房間。我一個人躺在榻上,聽著外面水漏滴水的聲音,和桑葉拍動的聲音交相輝映,翻來覆去不能入睡。平時我都是非常容易安寢的,連夢都很少做,可能今晚忘記了做什么事罷。我突然想到,今天的日記還忘了寫。我從來不忘在出行的路上記下每天的見聞,這也是每天就寢前的必做功課,今天真是糊涂,連這個都拋擲腦后了。我翻身起來,點亮油燈,鋪開削治好的薄竹片,蘸了蘸墨汁,揮腕而下:

余攜兩掾逶迤西行,天色朗潤,薄暮抵鵠奔亭。亭有望樓,高數(shù)丈,登之可臨觀郁水,紆折似帶,縹緲欲飛。此景殊佳,吾刺交州,自南海番禺而上五百余里,未之嘗見。亭長龔壽,年可四十五六,謹(jǐn)愿樸厚,尚能稱職。延熹延熹:東漢桓帝年號,自公元158到167年。元年九月卅日壬午。

寫到這里,我嘆息了一聲,又加了幾句:

吾弱冠出仕,迄今游宦廿余載,精力恒健。今歲雖少衰,未臻耋耄,竟目昏花矣,視黑為紅。人言鬼色紅,抑吾見鬼乎,將入于鬼族之前兆也。

寫到這里,我有點心灰意冷,扔下筆,倚著床欄思忖,不知過了多久,耳畔恍然傳來一個年輕女子的長嘆聲:“唉!阿敞,二十年了,妾身終于等到你來了!”聲音非常清晰,隨即一張韶年女子的臉龐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她的容顏皓潔,如池中之靜蓮,如窗間之淡月,柔情綽態(tài),無可比方。她喃喃地在我耳邊低語,語氣中有著難以形容的嗔怪怨嘆之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