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潛修(3)

恨不相逢未剃時 作者:白落梅


其實,蘇曼殊是一個很有悟性的智者,雖青春年少,悟性卻高過許多年長的老僧。他有著過人的才情,讀經參禪不似凡人,一點渺小就可以釀造寬容的意象。他可以化淺顯為深刻,亦可以化繁復為簡單。借著這段清凈的日子,他確實修身養(yǎng)性,讓自己沉浸在佛法里,用空靈的禪境來摒除內心的苦悶。他甚至不得不承認,佛是一味解藥,解去世間百毒,減緩了他的痛苦,讓他在燥熱時感受到清涼,在無主時有了依靠。

我們仿佛可以看到,一位身著僧袍的俊朗少年在一間狹小的禪房,度著寂寥的光陰。青燈黃卷,木魚長蕭,老舊桌椅,他可以擁有的就只是這么多了。一扇小窗,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白日里,偶有稀疏香客,斑駁陽光;夜晚,就只是清風朗月,數點流螢。這樣閑淡的生活,是諸多塵世中人心之所盼,因為無法擁有,才神思魂往。這是一種雅致卻單調的生活,夢境和現實從來都有差距,當你真正如愿以償才知道,許多的渴望原來并不是那般滋味。

在這人世間,我們都是最庸常的人,做不到高蹈世外。太多的意念驅使著你我,不能做到一如既往。也許今天為某個紅顏剃度,明日又為某個佳人殉情;今朝厭倦了俗世里擁擠的繁華,明天又懼怕了寺院里空寂的清冷。所以我們信服那些在世俗中,將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的人,倘若沒有對生活的熱情,便無法做到那樣地投入;也該欽佩那些在寺廟中,將濃情歲月過到淡如清水的僧者,如若沒有一顆禪定的心,又怎么可以將世間紛繁視作虛無。

蘇曼殊走進蒲澗寺的時候絕無二心,只想為一段凄美如櫻花的愛情贖罪,用一種寂滅的方式封閉自我,為求靈魂的解脫。如若不是他塵緣未了、執(zhí)念難斷,以他的資質和悟性,用數年光陰來修煉,必然可以成為一代高僧,那時候不僅度化自己,還可以用他的禪心度化眾生。可他骨子里就不是一個可以癡守孤寂的人,一座小小的寺廟無法讓他的不平凡得以舒展。打濕的羽翼可以風干,劃破的傷口會重新愈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