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星期后,當李開復博士詢問這位不被信任的經(jīng)理對這件事如何彌補時。這位經(jīng)理卻氣憤地回答:
“他們之所以不信任我,完全出于對我的嫉妒?!?/p>
李開復說:“你怎么知道他們毫無緣由地不信任你呢?”
這位經(jīng)理沒有言語。
李開復又說:“其實,我也不信任你。第一,你不在乎別人的意見;第二,你總以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第三,你總是表現(xiàn)得像個沒有感情的人。你可以問問他們,看他們是不是也這樣評價你?”
聽李開復博士這么一說,這位經(jīng)理人私下征求了另外四位經(jīng)理的意見,后來豁然開朗,大徹大悟,決定改掉這三點對自己不利的因素。因為他已經(jīng)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并且站在別人的角度對自己認真審視了一番。如今,這位經(jīng)理已經(jīng)成了一位非常出色的領導者,深受大家的歡迎和尊重,員工們也一致認為他比以前更有魅力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時候走自己的路,也要聽一聽別人怎么說。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不可避免地就進入了一個無人指點的人生迷宮,有路得走,無路也得走,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將對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若干年后,當我們回首往事時,總發(fā)現(xiàn)錯的太多,對的太少;失敗太多,成功太少。因此,要減少錯誤,避免失敗,有時候的確需要聽一聽別人的評價,尤其是處于人生十字路口的時候,更應該多聽聽別人的意見或建議,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不僅好聽的要聽,不好聽的更要聽,而且要用心聽,要知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要別人不是惡意中傷、人身攻擊的語言,都應擇其善者而從之。這對走自己的路,有百益而無一害。
大學生千萬不可以有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想法,而要謙虛地聽聽室友、同學、朋友和老師對你的評價,因為他們和你不存在利益關系,所以評價最為真實、中肯;另外,你的對手和你的競爭者對你的評價也最為真實,也許一些評價聽起來比較刺耳、尖刻,但是這類評價最具有采納價值的。其次,要擴大社交圈子,多參加一些社團,多和不同類型的人交流、溝通,多聽聽他們對你的看法。最終,讓自己的優(yōu)點得到更淋漓盡致的發(fā)揮,讓自己的缺點得到迅速改正。
3.如何做一個具有同理心的人
李開復博士在與中國學生的談話中講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沒有固定的公式可循,要從關心別人、體諒別人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別人,做事的時候要為別人留下足夠的空間和余地,產(chǎn)生誤會時要首先為對方著想,主動反省自己的過失,勇于承擔責任。只要具備了同理心,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能避免許多抱怨、責難、嘲笑和譏諷,大家就可以在一個充滿鼓勵、支持和尊重的環(huán)境中做到相互理解、愉快地工作和生活。”
但是同理心也不僅僅是為了理解別人,迎合別人的想法和感情需求,同樣也是為了讓別人理解自己,讓雙方都能理解和尊重對方的感情,在處理問題時,應當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言行對別人的感情會不會造成影響和后果。
李開復博士認為,只有具備以下6點的人才能算得上具備同理心的人。
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才會怎樣對待我
如同我們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照鏡子一樣,自己的表情和態(tài)度都會從鏡中那個人的臉上表現(xiàn)出來。當你微笑的時候,鏡中的人也向你微笑;當你滿臉憂傷的時候,鏡中的人也滿臉憂傷。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你不跟別人打招呼,別人自然也不會主動跟你打招呼;你看別人不順眼不舒服,別人自然看你也不順眼不舒服。你以誠待人,別人也會以誠待你,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