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我們搞錯了

給孩子當(dāng)下的幸福 作者:馬麗娟


在用餐的時候,孩子們會把自己的椅凳放好,再去拿自己的餐具,也有的孩子會坐在餐桌旁等待,會有好朋友幫助他將餐具取回來,直接用餐就好了,這樣的活動是孩子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生活也總會有一些小小的岔子在等待著孩子們?nèi)ソ鉀Q。

曉予弟弟:“我們不要叫老師了,可以自己解決?!陛p聲和悅兒商量,似乎在說我們還是不要驚動老師的好。

悅兒妹妹帶著哭腔說:“那是我的凳子”,情緒似乎也很激動地說明自己的立場。

曉予:“桌子里面還有位置,你干嗎坐在了我的凳子上?那是我的?!彪m然我不希望老師過來,但是悅兒你要知道,是你搞錯了。

悅兒:“不對,是我拿的凳子?!睈們哼€是認(rèn)定就是自己的凳子,是你搞錯了。曉予:“你可能記錯了,是我的。”我怎么會搞錯,是你記錯了。

悅兒堅定地說:“那就叫老師來解決?!睈們毫脸隽俗约鹤詈蟮慕ㄗh。曉予趕忙勸說:“老師來了,問題也不是就沒有了啊?!蔽沂歉绺?,這點事情還要老師來,老師來了還是不能解決啊。

悅兒:“那你可以說啊,告訴我啊為什么要搶呢?”有話不能好好說,非得要用搶的方式啊。曉予:“你也可以往邊邊兒一點兒啊,里面還有位置??!”你這悅兒,什么叫搶啊,你明明看著里面還有位置就是不挪一挪。

悅兒:“那個本來就是我拿的啊,為什么要到邊邊兒上去!”嘿,為什么呀。

拿錯凳子是生活中容易發(fā)生的事情,我看兩個孩子自己已經(jīng)解決得差不多了,雖然沒有解決出個結(jié)果來,但是已經(jīng)在告訴對方,該怎么面對,這就是很好的結(jié)果了,我讓助理老師在他們辯解時又準(zhǔn)備了兩個椅凳。

我不想讓孩子們覺得是他們其中某個人沒有把事情做對,才給別人帶來麻煩,也不想讓孩子意識到是自己不好,才把事情做錯了。于是,就想請他們另坐位置,這樣就不會讓兩個孩子中的一個人覺得,我坐在了原本屬于我的位置,而你記錯了。這樣的結(jié)局,對于哪一個孩子都是一種傷害,我想沒有人愿意傷害到自己的玩伴。

于是,我說:“是我們錯了,孩子們?!?/p>

曉予疑惑:“什么意思?”

我:“是我們沒把桌子和椅凳準(zhǔn)備好。”

曉予:“為什么呢?”

我:“人有的時候就沒有將足夠多的椅凳放在餐桌旁,人有的時候就想坐自己的位置,但就是沒坐到,現(xiàn)在,我們可以坐那兩個位置可以嗎?很舒服,怎么樣?”

我沒有直接回答曉予的問題,但當(dāng)我說完了以后,曉予也似乎已經(jīng)知道了答案。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會因為是我們成人理解的,就是孩子最想知道的。

悅兒和曉予看了看那邊的位置,高興地拿上餐具過去用餐了。

我用“是我們搞錯了”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感受到安定,不會有被指責(zé)的感覺,大家可以一起來解決問題出在哪里,不要讓他們感覺在老師眼里我做的是好的而你做得不好,也不要讓他們覺得在老師眼里我做得不對而別人做的是對的,這種感覺會讓孩子不服氣或者認(rèn)為不公平。我們可以做的是讓孩子覺得是在被關(guān)注的情況下公平地將問題解決了,這樣他們會很愉快地重新看待眼前的這個問題,也會重新看待自己和朋友。

同時,也許是老師的工作不完善,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不方便,這種情況應(yīng)該是存在的。老師先承認(rèn)問題,這樣對孩子的影響是:有問題,不要拒絕問題,也不要害怕是自己制造了問題,有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解決的辦法會讓大家都滿意的,不是總讓自己受委屈。在這樣的影響下,孩子們愿意站出來用積極的方式來解除困難,而不是把困難隱藏起來。

在孩子們還很小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xiàn)出比較自私的狀態(tài)。他們不會像我們大人理想中所期望的那樣,希望孩子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可以做出一些讓步,或者在有人和自己孩子搶玩具的時候,就會鼓勵自己的孩子先讓人家玩,之后咱們再玩,這才是與人合作的智慧選擇。可是這也許是某些成人與成人之間的做事方式,不是孩子們的。在他們這么大的時候,需要的是更多的擁有,而這樣的擁有是來自于大人智慧地給予他們,才能幫助他們長大了有力量更多地付出,而我們大人在孩子面前,就是要呈現(xiàn)出無私的狀態(tài)來幫助孩子們,給予他們能量和支持,讓他們在小的時候儲存夠了,長大了才能達(dá)到我們期望的理想狀態(tà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