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節(jié):第四次崛起:好皇帝,好班子,造就盛唐時代(2)

第九次崛起 作者:白海軍


隋帝國的改革其實收效明顯,《隋書》把描寫盛世的詞匯都用上了:"躬節(jié)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yè),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qū)宇之內(nèi)宴如也。"

漢武帝的獨裁專制產(chǎn)生的另一個社會毛病就是門閥制度,當時這還不是一種制度,但根源卻是在漢武帝這里。漢武帝推崇儒學,于是政客官吏們紛紛改弦更張,拋棄以往的黃老哲學和其他各種學說,開始研究儒家經(jīng)書,學問大的就開始開業(yè)授課,在官場里開業(yè)授課是什么后果,小學生也懂,于是,門徒就成了派系,到了劉秀時候,這小子當上了皇帝,于是廣加封賞,出現(xiàn)一批新政客。這時候門閥就漸漸成了社會的主流,到了魏時期,就已經(jīng)設計出了九品中正制度,這也就是門閥制度的正式確立。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倒是和歐洲的貴族人才選拔制度較為相近,有個門檻就是出身一定要是世族,于是,世族占據(jù)了所有的官吏位置,而低層的人就根本沒有了多少上升的渠道,除非你有特別的功績,比如戰(zhàn)功什么的,但這樣的機會也很難得,因為別說將軍級別,就是中層軍官也都是世族子弟。

世族成為主流對皇帝來說也不是什么好事,因為對統(tǒng)治者來說,任何勢力過大都不是好事,皇帝其實是個勢單力薄的角色,他主要是通過平衡各種勢力來取得優(yōu)勢,這就需要高超的操控能力,所以說皇帝也不是誰都能干的。世族勢力太大,皇帝自己也就難免受其影響,這對皇帝來說是個巨大的壓力,因此,到了隋帝國,楊氏家族就要想辦法改變這種世族力量過大的局面,怎樣改?那就是打破門閥制度,換一種新的人才選拔機制,從底層引入一股新的力量上來,用來平衡世族勢力,所以,我后面說科舉制度實際上并不完全符合世族的利益,甚至可以說是世族的對立力量。

每一種制度的確立都是為了解決舊體制難以解決的問題,但又會產(chǎn)生新的問題,不過歷史也就是這樣前進的??婆e制度的正式確立產(chǎn)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此后漸漸形成了一個文官社會,武官的地位只有在戰(zhàn)爭期間才超越文官,大多數(shù)時候文官是政治和官僚隊伍的主流,國家大政方針主要是文官決定的,社會風氣也漸趨陰柔,戰(zhàn)國時的尚武精神基本上銷聲匿跡。因此,中國在文化上越來越高深,但在武略方面就常常讓人扼腕嘆息了。不過,中國文化的所謂高深也不是向高級階段邁進,而是一直在倒退,這在以后的篇章中再說。

隋帝國和秦帝國都有一個致命錯誤,那就是不應該頻繁地發(fā)動戰(zhàn)爭、開建大工程,遠征高麗、擴建洛陽、開鑿御道、修造運河,這些都和秦始皇修建阿房宮一樣,鬧得民怨沸騰,雖然楊廣做的這些工程遠比政績工程強,很多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是造福子孫的大實事,但嚴重透支一代人的幸福去為子孫造福,結(jié)果必然適得其反。

當一代帝王成就了他的霸業(yè)的時候,他接下來思考的就是如何保持這一權力和如何使它不斷地擴大。

隋帝國的改革雖然相當成功,但隋帝國也犯了和秦帝國一樣的錯誤,那就是大型工程太多了,對外的征服戰(zhàn)爭也實施得早了些,再加上這么大動作的改革肯定會有不小的社會矛盾,這三者同時作用,任何帝國都承受不了。

隋帝國與秦帝國出奇的相似,都統(tǒng)一了中國,都進行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都很短命。他們滅亡的原因也有相似之處,其中明顯的一項是都有大工程。農(nóng)耕時期的大工程在今天看來也是規(guī)模不小,比如隋帝國建造宮殿、修建大運河等,這些工程相當于現(xiàn)在的修建奧運場館、南水北調(diào)。在現(xiàn)代,這些工程雖大,主要依靠機械力量,并且有專業(yè)的建筑承包商,而在秦、隋的農(nóng)耕文明時期,這樣龐大的工程就非得征調(diào)幾十萬、上百萬人才行,這對農(nóng)耕文明來說是個沉重的負擔,這么多的勞動力全都去修工程了,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必然要受到影響。而且,這不僅僅是直接修工程的人,還要有配套服務,因此,一個宮殿工地上假設有10萬人的話,那么后勤、原料、運輸、管理等就有幾倍的人在為其服務,因此,一個大工程的牽涉面很廣、很深,往往是牽動整個國家的。隋帝國滅亡的兩大直接導火索就是兩項:一個是龐大的工程,一個是對外戰(zhàn)爭。隋煬帝曾三次遠征高句麗--這里也看出,秦帝國是以統(tǒng)一六國為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而隋帝國則不滿足于統(tǒng)一中國本部,而是謀求向外擴展,將朝鮮半島納入中國范疇。其實,更準確點說,應該是把朝鮮半島歸屬中國固定下來,或者叫做收復朝鮮半島,因為在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就在朝鮮半島設立了樂浪郡和帶方郡兩個行政機構,朝鮮半島大部分就歸屬這兩郡管轄,在東漢末年,也就是三國時期,由于軍閥混戰(zhàn)而給了中國邊疆和周邊地區(qū)鬧獨立的機會,朝鮮半島也就是在這時候分離出去的,高句麗在313年終止了樂浪郡和帶方郡的行政管轄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