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個字
--給一個常在旅途上的女子
瑩:
“行”是一個美麗的字,我想把它送給你,順便也想戲稱你一聲“行者”。行者不免令人聯(lián)想到孫悟空,不過,我要說的行者就只簡單的指“行路之人”。
遠在漢代,文字學(xué)家許慎在為文字分類的時候,就把漢字分成了五百四十個部首,其中有一個赫然便是“行”。換句話說,“行”是我們生活中的大項目,大到足以成為一個部首,就像水、火、土、鳥、田……都是大項目一般。那時代真好玩,仿佛在許慎的歸納下,老百姓全然在這五百四十個部首里活著,在這五百四十個項目下進行其生老病死。當(dāng)然,至今我們要到字典里去“抓字”的時候,正規(guī)的抓法還是查部首。宇宙雖大,物象雖繁,卻都乖乖各自待在它所從屬的部首里,就算科學(xué)家新掏掘出了一些新玩意,一樣可以收編為“鈾”或“鐳”或“氫”或“氧”……
但“行”不是被收編的,它是部首級的字,它有其完整自足的意義,它收編別人。
“行”是什么意思呢?
有趣的是,許慎雖比我們早生二千年,但他只懂小篆,旁及大篆,對那批早于漢代大約一千五百年的甲骨文他竟無緣得識。反而是我們二十世紀(jì)以后的后生小子,有幸隔著博物館的玻璃,去親眼見識到那些三千五百年前的骨片,更能在印刷精美的書頁上把玩那遒勁的一筆一畫。
“行”字在甲骨文時代是長成這個樣子的:
這又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