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節(jié):柯勒的黑猩猩(3)

大象為什么不長毛:方舟子破解科學謎題 作者:方舟子


但是,與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區(qū)半沙漠地帶的彎角大羚羊相比,駱駝的這點兒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彎角大羚羊(以下簡稱大羚羊)可以長達10個月不喝一滴水。在熾熱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動物怎么能夠如此長時間不喝水也活得好好兒的?

哺乳動物作為恒溫動物,一般必須把體溫保持在大約38攝氏度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區(qū),白天的氣溫通常高于38攝氏度,最熱的時候能超過50攝氏度。在如此炎熱的環(huán)境中,哺乳動物主要通過讓體內(nèi)的水分蒸發(fā)的方式(出汗或喘氣)來散熱。這是一種很有效的降溫方法,每克水分蒸發(fā)掉時能帶走2.4千焦的熱量。但是,這種方法有個缺點,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的話,身體就會很快地脫水。

為了保持身體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氣,而是用一種奇特的方式來應(yīng)付炎熱的氣溫:把體熱儲存起來。這就意味著它的體溫會不斷地上升。大羚羊能夠忍受高達46攝氏度的體溫,超過這個溫度才不得不出汗把體溫降下來。駱駝也有類似防止出汗的機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攝氏度的體溫。

維持如此高的體溫,除了避免出汗,還有個好處:因為體溫與氣溫接近,空氣可以傳給身體的熱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發(fā)如此高的“高燒”,為什么不會妨礙其正常生理功能呢?許多細節(jié)我們還不清楚,不過,我們大體知道它是如何防止頭腦發(fā)熱的。來自大羚羊心臟的血液由頸動脈送往大腦時,經(jīng)過頭部一個叫海綿竇的地方,在那里,頸動脈變成了數(shù)百條細細的小動脈。在海綿竇還有許多流向心臟的小靜脈,它們來自鼻腔,其中的靜脈血在流經(jīng)鼻腔時,被空氣冷卻了,它的溫度要比動脈血低。這樣,小動脈血的熱量就會傳遞給靜脈血,從而使血液在進入大腦時得到冷卻,溫度能降低3攝氏度,防止對溫度最敏感的大腦受到傷害。

白天儲存在體內(nèi)的熱量,到了氣溫較低的晚上,就會逐漸釋放出去。這時候,大羚羊又能讓體溫一直降到36攝氏度以下。這樣在第二天白天時,它又能儲存更多的體熱。

大羚羊的腎臟能夠非常有效地減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濃縮的。不過,它的尿中畢竟還有些水分,它的糞便也要含有一點兒水分才排得出去,這樣,大羚羊還是會損失一些水分。為了防止脫水,大羚羊仍然需要補充水分。在無水可飲時,它只能通過食物來補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過,到了晚上,隨著氣溫的下降和濕度的上升,這些草的水分含量會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進食,只在黃昏和夜間進食,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吸取食物中的水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