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節(jié):文林第三(7)

非常道:1840-1999的中國話語 作者:余世存


1952年8月,湖南大學評定教師的薪水等級,最高為六級。楊樹達是其中之一,群眾無意見,或以為楊老先生還應再高一級才好,但楊本人卻覺得不必再高了。當聽說譚丕模和楊榮國兩人也是六級時,楊樹達大為不滿:"譚丕模連中蘇條約極淺之文字都看不通,亦評為六級。余提議應減,無人見信也。平心而論,余評最高級,決不為少,而與楊榮國、譚丕模同級,則認為一種侮辱也。"

1955年,三聯(lián)書店出版了8大本《胡適思想批判論文匯編》,約200萬字,蔚為大觀。其時胡適身在美國,抱著近似隔岸觀火的態(tài)度"欣賞"大洋彼岸的那場鬧劇,且極富耐心地看完了這8大本奇書。據(jù)嚴秀先生猜測,即便是當時的大陸,恐怕也沒誰能讀完這些"皇皇巨著",包括這些文章的作者本身。有一次唐德剛指著這些書問:"這幾百萬字的巨著里,難道就沒有一點學問和真理?!"胡適答說:"沒有學術(shù)自由,哪里談得到學問?"

20世紀50年代,在思想改造運動中,馮友蘭多次檢討交代,甚至不惜上綱上線,以有說無,但是主持人就是不讓過關。金岳霖由于素與政治無涉,在運動中過關較快,不久還被樹為積極分子,組織上讓他到馮家去做工作,以促進馮氏轉(zhuǎn)變。一進門,金岳霖就大聲說:"芝生呀,你有什么對不起人民的地方,可要徹底交代呀。"說著說著,撲上去和馮友蘭抱頭痛哭。

胡適曾對唐德剛說過:"共產(chǎn)黨里白話文寫得最好的還是毛澤東!"

周作人在1965年4月最后改定的遺囑中,談到希臘作品《盧奇安對話集》說:"余一生文字無足稱道,唯暮年所譯希臘對話是五十年來的心愿,識者當自知之。"

卜少夫曾說,他好酒但不嗜酒,并非酒鬼;他好色但不迷色,亦非色鬼。友人贈一聯(lián)曰"??菔癄€從來少,燕叱鶯啼盡可夫",把酒女海燕與他的名字嵌在聯(lián)句首尾,頗有諷勸之意,他不但不介懷,且欣賞聯(lián)句并將之公諸《新天》,遍示好友。

劉白羽本為作家,但在運動中整人厲害。在作協(xié)的一次全體大會上,他作報告說:"中國作家協(xié)會藏垢納污,等于一個國民黨的省政府!"而此人私下則相當"正經(jīng)",他會跟人談什么作品、作家。有一次他問韋君宜:"你青年時代最喜歡哪個作家?"韋說她喜歡屠格涅夫,劉就此談下去,說他自己以前喜歡契訶夫,像那條狗木木,叫人永遠忘不了,還有那篇《困》,哎呀怎么怎么困呀!困死人了……韋君宜承認,他的審美眼光令人嘆服。

周棄子年青時即享有文名。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提出并且為廣大群眾接受的抗日救亡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周晚年在臺灣自號未埋庵主,窮困甚于高陽,二人友善,周多次向高借貸。一年年關迫近,高陽無接濟動靜,來訪的張佛千問:"是否需要我給高陽打個電話去?"周忙擺手:"不用,我不催他,他已經(jīng)在為我著急,何況他的年關也是年年難過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