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錢如此容易,我一度覺得21點可以當成提款機。 其實,那次只是幸運女神向我微笑了一下而已。 因為在那之后,我雖然總體能贏,但起伏很大,再也沒有每戰(zhàn)必勝的運氣了。 經(jīng)過一番研究,我終于從數(shù)學上認清了21點的內(nèi)在問題:風險太大,與回報期望值不成比例。 比如想達到平均每小時贏20元的期望值(Expectation),就得承受上下浮動1000元左右的風險(Standard Deviation),用金融行話來說,就是夏普比率(Sharpe Ratio,投資回報與風險的比例)太低。 換個角度講,21點輸贏波動很大,因此賭注不能下得太大(相對總賭本),否則很容易賠光,但不下大注又怎么可能贏大錢呢?所以21點是個“贏不了大錢”的游戲。
這些看似彎彎繞的分析中其實蘊藏著深刻的道理,下面的章節(jié)中將會談到:風險、回報和杠桿正是“對沖基金”模式的核心。
由于賭場規(guī)則改變,靠記牌贏21點很快變得近乎不可能了,這時美國又開始流行“得州撲克”(Texas Hold’em)。 相比21點的機械戰(zhàn)術,得州撲克更強調(diào)“與人斗其樂無窮”——你不需要最好的牌技,只需要找到比你更差的對手;你不能只看自己的牌,更要揣摩對手的牌;你不能總是虛張聲勢 (bluff),但也不能總是實實在在,你必須七實三虛,在對手以為摸透你的時候,悄然改變戰(zhàn)術。初級玩家根據(jù)自己的牌押寶,高級玩家根據(jù)對手可能的牌和對手的心理押寶,得州撲克是一個看似簡單,實際上極其深奧的游戲,網(wǎng)絡牌室和電視轉播使其迅速風靡美國,我一度沉迷此道,甚至想過辭職做專業(yè)牌手。
得州撲克教會了我一個重要的投資、交易和賭博原則:在新游戲中最容易賺錢,只要你能先行一步,在別人還沒反應過來時把策略研究清楚,在別人還猶豫不決時搶先行動,你就把握了最大的勝算。例如,當網(wǎng)絡賭場剛剛推出“無限壓注”(No-Limit) 撲克時,很多玩家都錯誤地延續(xù)了“有限壓注”的策略,那段時間很容易贏。等群眾們漸漸明白過來了,競爭就變得激烈了。后來網(wǎng)絡賭場又推出了“單桌淘汰”(Single Table Tournament):十個人一桌,每個人只有一定數(shù)量籌碼,輸光了走人,最后三個人按名次分錢。這其實是一個相當數(shù)學化的游戲,出牌方法可以依據(jù)自己的牌、位置、對手人數(shù)和各方籌碼情況做出量化分析。我在大多數(shù)人還在“瞎玩兒”的階段就總結出了一套簡單方法,并通過同時玩五到六桌牌的辦法提高利潤率,在群眾們戰(zhàn)術水平提高之前贏了不少。
在賭場里我還養(yǎng)成了觀察其他玩家的習慣。 例如,賭客們在拿到好牌的時候往往十分保守,生怕“煮熟的鴨子飛了”,為確保眼前的小利往往采取相當糟糕的行動;而他們在輸錢的時候卻又變得十分激進,不斷加大賭注力求翻本,全然不顧“適時止損”的法則。 也許這些都是人類本性的反應,但一個好的賭客必需反其道而行之:我從不押輸不起的賭注,輸?shù)较揞~絕不戀戰(zhàn);我甚至不十分關心某次的輸贏,只在乎是否運用了正確的戰(zhàn)術;我不相信運氣,我相信技巧、概率和風險控制。
賭得多了,又看了不少明星交易員和基金經(jīng)理的傳記訪談,我漸漸悟出一個道理:真有本事在賭場上贏錢的人,反而最不應該賭博,因為以他們的聰明才智,如果專注于正業(yè)往往能取得比賭博贏點錢大得多的成就,所以賭博的至高境界乃是不賭。正好此時那雞肋綠卡也終于拿到了,我于是決定金盆洗手,投考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