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中國人來說,沒有預先提示,不為人所察覺地突然從一個話題跳到另一個話題,從一個人物到另一個人物,從一個世紀到另一個世紀,是不值得大驚小怪的,就如同一個人正注視著玻璃窗上的昆蟲,目不斜視,就可以同時看見同一視線上的遠處山上的牛群一樣,是再平常不過的了。
事實是漢語動詞沒有時態(tài)變化,沒有反映時間、地點變化的標記,不能澄清一個人固有的混沌感。在這種情況下,可憐的外國人為了裝裝面子,至少要盡最大可能跟上一連串瞬息即逝的思想,開始提出問答式的詢問,就像一個邊遠地區(qū)的獵人,用斧頭在無路的森林中“開拓”自己的路,“你談到的這個人是誰”弄清這一點,可能再接著問,“你哪兒”“什么時候”“這人干了什么”“怎么一回事兒”“后來又怎樣”每問一個問題,你的中國朋友都會面帶一種困惑,也許還有幾絲悲哀的神色盯著你,似乎懷疑你是不是五官分離、心智出竅了。但是,這樣不絕如縷地堅持追問下去,就會找到阿利蒂納(Ariadne)從迷宮中把人們挽救出來的路線譯者注:這是一個古希臘的神話傳說,傳說波塞冬海神把一頭公牛送給生前是克里特島王、死后作陰間法官的米諾斯,希望米諾斯把公牛殺了祭奠他??墒敲字Z斯不忍心殺死公牛,就把牛留了下來。波塞冬為了懲罰米諾斯,便讓他的妻子帕斯菲雅發(fā)瘋般地愛上了公牛,生下了一個下半身是牛、上半身是人、專吃人肉的妖怪米諾特。米諾斯沒有殺死妖怪,而讓著名的建筑師代達羅斯建造聞名世界的克里特島迷宮(Labyrinth),人一旦進去,就無法走出來,只能被妖怪吃了。雅典王子提修斯自愿進入迷宮,斬除妖怪。在送行時,米諾斯的女兒阿利蒂納(Ariadne)在人群中一眼就看中了提修斯,愿意幫助他逃出迷宮,讓提修斯帶她回雅典,并娶她為妻。于是她找到了建筑師代達羅斯,得到了走出迷宮的線索。那就是準備一團絲線,把線的一端系在門后,一邊走,一邊放線,到時候可以順著線走出來。這樣,提修斯進宮殺死了妖怪,又帶著所有的年輕人和阿利蒂納走出迷宮,乘船回到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