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如果用得恰到好處,則會越來越有威力。所謂控權,實際上是上司駕馭下屬的一種管理行為,指的是權力的運用自如。無法控制的權力是最危險的,輕則使人身敗名裂,重則使國家傾危。管理者不但要控制自己的權力,抑制權力欲的膨脹,更要制衡手下的權力。不給權則無法辦事,給權太多則難以控制。高明的管理者,既要有寬容的心胸,又要有制衡的手段,兩者缺一不可。
娃哈哈的總經理宗慶后與復旦大學EMBA學員對話時稱:“沒有強勢領導就做不成事情。在我們公司,只有我一個總經理,沒有副總經理。因為搞企業(yè)與打仗一樣,機會來了,要快速反應,及時決策?!比缃?,娃哈哈已經成為在全國27個省市擁有70余家控股、參股公司的龐大機構。多年來,娃哈哈形成了相對集權的管理構架,全國的銷售都由杭州銷售總公司直接統(tǒng)管,財務也由總公司直接管轄。宗慶后在娃哈哈的地位可見一斑。
宗慶后在央視《對話》中很自信地說:“大權獨攬我承認,而且我認為這是做得比較對的,你去看看中國現(xiàn)在成功的大企業(yè),都是一個強勢的領導,都是大權獨攬,而且是專制的。我認為在中國現(xiàn)階段要搞好企業(yè),必須專制而且開明?!?/p>
在宗慶后看來,企業(yè)沒有設置副總并不代表沒有人行使副總的職能,他只是把這個職能分散到不同環(huán)節(jié)上而已,例如管理財務的部長就相當于財務副總,管理生產的部長相當于生產副總。這些主管不同領域的部長在某種程度上行使著副總的職能,少了一個中間環(huán)節(jié)的副總,溝通和決策的效率反而提高了。從另外一個層面上看,減少了副總與企業(yè)總裁之間因為權力的爭奪而可能產生的內耗。顯然,宗慶后不希望企業(yè)中出現(xiàn)一個相對強勢的副總,從而形成某種勢力,對自己產生“威脅”。宗慶后在很多場合都公開推崇“民主集中制”,強調民主是手段,集中才是目的。他認為一個卓越的管理者,必須是一個“開明的獨裁者”。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興盛往往與君主的開明程度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例如“文景之治”、“開元盛世”的出現(xiàn)多是因為執(zhí)政的君主比較開明和勤奮。但是這種繁榮的形成往往不可復制,人的因素占據(jù)著絕對的主導地位。
比亞迪的王傳福同樣是掌權的高手,在電池行業(yè),比亞迪是“狼”,趕走了三洋、索尼等勢力強大的“外國狼”。在比亞迪,王傳福是“狼”。他有著毋庸置疑的權力,比亞迪的每一個重大決策都要他拍板,他甚至不與其他高層商議,不在乎其他股東提出的質疑,也不屑香港的基金經理們說三道四。“我的決策有98%以上是正確的!”王傳福認為。他說這話很是自信,因為他生就狼王的資本。他是電池行業(yè)的專家,他從本科、研究生到后來的事業(yè),沒有離開過電池,他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在比亞迪,幾乎沒人比他更懂電池。
正是出于技術上的自信,王傳福銳利的眼光才能一次又一次地穿透煙幕,捕捉到機會。1993年,他從一份國際電池行業(yè)動態(tài)中得知日本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中國電池企業(yè)的一個黃金機會,決定馬上生產鎳鎘電池。買不起千萬元的生產線,他干脆憑借技術,自己動手做關鍵設備,然后把生產線分解成一個個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這種半自動化半人工化生產線所具備的成本優(yōu)勢成為他日后商戰(zhàn)無往不利的“尚方寶劍”。當年,他成功賣出了3000萬塊鎳鎘電池。
2000年,他不顧非議,毅然投入巨資開始鋰電池的研發(fā),很快擁有了核心技術,并于該年成為摩托羅拉的第一個中國鋰電池供應商。一進軍國際市場就把價格從日本人壟斷的8美元拉到了25美元,2年時間搶到了全球23%市場。
像很多國內的民營企業(yè)一樣,在這個王傳福用了7年半時間締造的電池王國里,他是君主。他帶領公司蒸蒸日上,讓他的管理層和員工過上了好日子,他們對他的判斷和決策足夠信賴。王傳福認為他要對他的王國負責,就需要一段時間讓自己成為一個專家,只有這樣他才有把握掌控技術和市場,并把制造過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摸透,從而尋找出一種方法把成本壓到最低。另外一家民企老板對王傳福的說法不以為然:“聰明的人到處都是,不是說一件事情你做好了,另外一件你也能做好,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但這樣的話不會進入王傳福的大腦。他只喜歡技術型的人才,他愿意看到他們按照他曾經走過的路徑成長,從技術型向管理型逐漸拓寬,直至兩者完美結合。這體現(xiàn)在公司的組織架構上,就是技術和市場管理始終由王傳福一人牢牢掌控??磥?,對于王傳福來說沒有比這種集權更簡單有效的方法了。
掌權的前提是必須掌握足夠的信息,皇帝要想有效地掌握朝廷和各地的動態(tài),就必須能獲取準確充分的信息。古代沒有電信和高速的交通設施,信息的獲取和掌握必須依靠人的傳遞。因此朱元璋采取的是廣樹耳目,建立情報網的辦法。朱元璋是個多疑的人,又是個專權的人,他對其他人不放心,所以他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渠道,以便不被下屬蒙蔽。深謀遠慮才能成功。
成功的領袖具備了與眾不同的品質,這使得他們超然脫群,光輝耀人。成功的領袖往往非常注重權力的集中和領導方式的“獨裁”。一個團隊中,需要有核心人物、權威者,那個人就是最高決策人,形成一個企業(yè)唯一的權威,能使得組織結構扁平化,在貫徹、執(zhí)行決策時可以保持高度一致,不會產生正副手的權力斗爭。
當然也不是說強硬的風格就值得所有管理者借鑒,作為一個管理者也要學會剛柔并濟,剛固然重要,但管理者最難的是學會妥協(xié)與忍耐。武則天深謀有三:一是忍得住,不以小怨小恨樹強敵;二是狠得下,不因小恩小惠留禍根;三是看得遠,不因小得小失動全局。她的這種理念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