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由而價廉的庇護地(4)

香港史 作者:(英)弗蘭克·韋爾什


之后,6月7日,義律宣布香港成為自由港:“不向英國政府支付 任何款項”。除未能保留兩套法典之外,繼任者完全兌現(xiàn)了義律的各種良好意愿。

1841年8月義律上校離開中國時,沒有人相信,海岸邊零星散布著不多的幾幢棚屋的香港島,日后會發(fā)展成“巨大的商業(yè)中心”。一場熱病使形勢更加惡化,在以后的若干年里,熱病成為一年一度的災難;一場臺風接踵而至,更是差一點要了義律和伯麥爵士的命,當時,義律與從印度歸來的伯麥正乘“路易莎”號前往澳門。疾病和暴風雨過后,8月12日又發(fā)生了一場毀滅性火災,燒毀了絕大多數(shù)臨時搭建的建筑物。面臨種種不利條件,倘若香港已經是英國的永久屬地,很有可能始終只是個海軍基地和設防的兵營,貿易重新回到廣州,社交生活則在澳門。中國人徹底打消了這種可能性,1841年12月,他們洗劫并摧毀了廣州的商館,如果必須進行重建,那么完全有理由把資金投在相對安全的香港而非廣州。香港島有可139能歸還給中國的危險令美國人裹足不前,英國商人并不擔憂,他們無法想象“獅子會放過它的利爪已經攫取的獵物”。5

與參遜短暫會商之后,璞鼎查曾下令停止一切土地拍賣和民房建造。1842年2月,璞鼎查自北方的戰(zhàn)場返回香港,發(fā)現(xiàn)參遜并未執(zhí)行自己的指令,他還發(fā)現(xiàn)在維多利亞城(1843年6月起,它正式成為地名),過去的草棚和帳篷已經變成一個15,000人的居民區(qū),其中華人居民超過12,000人?;始夜け睾0缎藿艘粭l4英里長的寬闊碎石路,公共建筑地皮上也修建了一批永久性建筑:住宅、倉庫、土地局、警署和郵政局,還有一座寬敞的監(jiān)獄,更不用說海軍和陸軍營地了。一些房屋是石制建筑,其中一幢屬于參遜本人。很多住宅正在興建,這些住宅的主人目前正在草棚或小竹屋將就著過日子。1842年1月14日,《廣東記事報》發(fā)表了一篇題為《香港與香港人》的文章,給這位“出眾而著名的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恰恰是一些不那么漂亮的建筑物。從文章中看,似乎香港當時就已經具備了如今所擁有的許多設施:

寬闊大路兩旁的店鋪顯示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熱鬧景象。這里有新建的“維多利亞”旅館 著名的華人醫(yī)師 飯店 還有那些墮落的女性的居所,她們漂亮但充滿邪惡 總而言之,(香港)令人感到興奮、新奇、有趣 富麗堂皇的賭館把我們引入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迷宮 它是按照公認的香港式建筑模式建造的,潮濕的外部結構采用威尼斯式,內部明顯是阿提卡式。每一邊各有10到12張光線充足的賭桌 最南端有一個宴會廳 北面則是賭館老板的居室。

此外,在香港還可以欣賞到戲劇。一個澳大利亞巡回演出團在當年訪問了香港,之后又有一140個意大利歌舞團登臺獻藝。有傳聞說,加斯東?達特龍奎依先生將引入一些“有超凡美貌和才華,美德無暇”的女演員。不久之后,維多利亞劇院提供了較為體面的娛樂(當時,劇院不過是灣仔的一座兩層倉庫的二樓),戲院每天上演一出名為《洋洋大觀》的戲:“從中午12點到1點,一頭名叫 哥特魯 的大猩猩端坐在桌旁椅子上吃晚餐,它用湯匙和刀叉,用毛巾揩嘴,還會打開一瓶葡萄酒,并為觀眾的健康舉杯,然后還點燃一支雪茄”。6

香港很早就擁有自己的報紙。1842年3月24日,《中國之友》創(chuàng)刊,標志著生機勃勃的香港新聞界開始起步。這份報紙的主編是美國浸信會教士叔未士和詹姆斯?懷特(后者曾擔任倫敦城高級市政官,到東方來重新積累財富,他顯然在東方發(fā)了財),他們反對鴉片貿易(“這種令人銷魂的墮落”)。第二年,《廣東記事報》進入香港,1839年動亂時,該報一度遷往澳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