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蓮花頻燦舒舌蕾(2)

魏晉風尚志 作者:王升


魏晉玄學的興起,是從兩漢儒家經(jīng)學的衰落開始的。

兩漢年間,經(jīng)學為尊,研究經(jīng)學成為當時入仕從政的主要途徑,士人們爭相討論經(jīng)學理論成一時風氣,他們尊崇天人、陰陽、符應等觀念。儒家經(jīng)學,第一次在中國確立了統(tǒng)治地位。但這個統(tǒng)治地位本身并不牢靠,因為它并非來自學術演進的正常新陳代謝,相反卻是從漢武帝開始至東漢歷代漢朝皇帝不斷“霸王硬上弓”,強行“獨尊儒術”的結果。這種人為樹立的思想核心,其基礎本身就是脆弱的,偏偏從東漢開始,中國進入了一個極其有挑戰(zhàn)性的時代:一面是外來宗教思想,如佛教、拜火教的大量涌入,一面是被“罷黜”了的諸子百家,尤以老莊思想為代表,植根于民間,在下層民眾間生根發(fā)芽,與此同時,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罕見的“災難多發(fā)期”,如地震、水災、瘟疫等惡性自然災害的發(fā)生頻率極高,幾乎到了無年不災的地步。這一切都加劇了中國本土思想的駁雜。一旦國家的政局發(fā)生動蕩,思想的混亂就不可避免。

到了漢末年間,天下大亂,學術界內(nèi)烏煙瘴氣。東漢中央集權制度的崩潰,重創(chuàng)了“獨尊儒術”賴以生存的土壤。傳統(tǒng)儒家知識分子所倚重的支柱也因此轟然倒塌。中國從此進入了自春秋諸子百家后又一個思想活躍期。各類學派,宗教思想魚龍混雜,外加此起彼伏的黃巾軍暴亂,更讓大亂中的知識分子,渴求一個穩(wěn)定的家園。當時出了一個英雄人物,劉表,他在荊州,也就是后來魏蜀兩國必爭之地,振臂高呼,招納士人,從我者速來。由于荊州一地民生淳樸、安平穩(wěn)定,政治局勢相對比較平和,這對士人們研究學術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太平環(huán)境,于是在劉表呼吁之后,不少文士、學者紛紛前往依附,時而久之,荊州一地人才遍布,一個招牌砸死十個人,有一個是老百姓,一個是官宦人士,其余八個都是學者。于是,后人在研究漢末學術時,習慣把荊州一地的學者統(tǒng)稱為“荊州學派”。

荊州學派的興起,對魏晉時代學術風氣產(chǎn)生的影響,要遠遠大于劉表所建立的政權,說到這里,不得不先說說劉表其人。這個人在《三國演義》里,只是個龍?zhí)兹宋?,在東漢末年的各路梟雄中,也不是什么拉風的人,但是放在中國思想的發(fā)展史上,他的地位卻格外重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