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壹
飄似浮云矯若龍
一 魏晉書法
和詩歌同樣發(fā)生變化的,是魏晉書法。書法在中國文化的演變里,也是一個多年媳婦熬成婆的過程,雖然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三千年,但是寫字成為一種藝術,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商周時代的甲骨文,基本是刻在骨頭、銅器上,書法自然無從談起,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列國有各自的文字,一國一個樣,連統(tǒng)一的標準都沒有,書法自然就上不得臺面。秦朝統(tǒng)一了文字,經過漢朝四百年的發(fā)展,到了西漢時期,終于有了專門的書法著作出現,書法才真正開始“熬成婆”,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東漢是書法的勃興時期,出現了草書,草書的出現,讓中國的文字書寫脫離了規(guī)范的束縛,成為和詩歌一樣張揚個性的手段,對于整個書法的發(fā)展來說,這是一個注入生命力的變化。到了魏晉時代,東漢時期風行的草書,開始變?yōu)檫@時期的小楷,從草書到小楷的變化,恰像一個人從激情到成熟的階段,中國書法的成熟期到來了。
在兩漢之前根本沒有書法可言,也就是寫寫字罷了。因為在兩漢以前,國家選拔人才都是以道德為第一標準的。你孝順父母出了名,好,過來當官吧;你善待妻兒出了名,好,過來當官吧;你救濟窮苦人家出了名,好,過來當官吧……那時候的朝廷選拔人才就是如此,還從沒有因為某人字寫得好而招納入仕,畢竟書法在那個時期也就是寫寫字而已,人們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因為字寫得好而加官晉爵,平日里真正喜歡寫字,并且把寫字當做一種習慣長期堅持的人,大多數也是因為發(fā)現原來寫字可以靜心凝神才不懈的。
到了曹魏以后,社會變了,人的觀點也變了,整個世界徹底變了個樣,字寫得好居然可以被重視,而且還有人因為字寫得好而被加官晉爵,這等好事怎么就這么突兀地發(fā)生了?這并不是巧合,從東漢至魏晉,是中國知識文化普及,尤其是教育普及大發(fā)展的時代。知識分子的群體數量日益增加,書籍的流通范圍也更加廣泛。一個例子就是:西漢時期,只有政府才會編纂修訂圖書,而到了魏晉時期,許多世家大族都開始嘗試編纂抄錄圖書,文化的普及,讓原本不被重視的書法、繪畫等藝術,日益占有了較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