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研究報告的幕后(2)

莊家那些事兒 作者:曹明成


二、研究報告存在的問題

部分研究報告的不值得信賴,還因為以下原因。

1.主觀臆斷代替了實地考證

如果研究員始終能夠堅持客觀、嚴謹、公正的態(tài)度,研究報告的影響力無疑有助于市場的健康發(fā)展。遺憾的是,近期一種不良的風氣正在一些研究報告中蔓延。過多的主觀臆斷和大膽猜測出現在報告中,這使得報告的公信力受到質疑。

以某券商對西飛國際的研究報告為例,“飛機制造業(yè)的龍頭”、“呈現爆炸式成長態(tài)勢”等極具煽動性的文字頻頻出現在報告中;在沒有依據的情況下大膽猜測“集團所有國際轉包業(yè)務資產都注入西飛國際,或者將飛機總裝資產整合到西飛國際”。這些說法遭到了上市公司的有力反駁,也讓一些投資者對研究報告產生戒備心理。

2.盲目樂觀評級的潛規(guī)則

有個笑話說,一群證券公司行業(yè)研究員受邀去打獵,獵捕的對象是兩種同樣兇猛的動物,野牛和狗熊。結果所有研究員都跑去打野牛了,沒一個愿意對付狗熊。組織者問他們?yōu)槭裁磿@樣選擇,研究員們的解釋是,他們的工作向來以推薦牛股為主,養(yǎng)成了跟牛打交道的職業(yè)習慣。

這個笑話諷刺的是,分析師們發(fā)表的上市公司研究報告絕大多數都是推薦和持有樂觀評級現象,換句話說就是調研報告總是越來越樂觀,而這一現象中外普遍存在,在股市興旺期尤其明顯。

美國有關調查機構的統計發(fā)現,在某一年牛市中華爾街分析師對6 000家公司作出的評級中,僅有1%是建議賣出或減持,而69.5%的建議為買入或增持,29.5%為持有。

《新財富》雜志對2007年以來國內42家證券研究機構的657位分析師所作的投資評級統計顯示,其中82.6%的投資評級為“增持”、“買入”或“推薦”;“持有”或“同步大市”的評級占16%;“減持”、“賣出”或“回避”評級僅占1.4%。

3.做不到客觀公正

“推薦”評級一統天下在牛市初期和發(fā)展期無可厚非,但是隨著股價的短期飆升,估值水漲船高,“推薦”依然占絕對優(yōu)勢,任憑政策調控和市場調整風吹雨打兀自巋然不動,是何原因?根本原因還在于賣方報告難以做到真正的客觀獨立。作為賣方,券商研究報告的主要客戶是基金公司等機構,研究報告的優(yōu)劣對基金在券商的分倉量影響越來越大,關系到傭金收入,如果因為一篇負面報告而導致股價下跌,有可能失去基金大客戶。

作為調研對象的上市公司,相對于研究員和證券公司同樣處于強勢地位,得罪不起。

這個道理就跟記者寫批評報道一樣,如果研究員出了減持這樣的負面評級,公司很可能也會封殺他們,從此失去進入公司進行實地調研的資格。研究員絕大多數時候不愿出具負面評級報告的潛規(guī)則,即使一個股票價格已經高估到沒法再給正面評級了,通常他們也不會輕易出一份提醒投資者減持的報告,這已經是業(yè)內的潛規(guī)則了。

相關調查表明,當觀點與外部客戶發(fā)生利益沖突時,近六成分析師表示“不撰寫相關研究報告”或“與有關方面進一步協調”。而在證券公司,受制于自營部門和投行而放棄負面評級,甚至為服務于投行業(yè)務而被迫提高評級水平,也是普遍現象。

東方證券房地產行業(yè)研究員王樹娟就是一例。2007年9月王樹娟對外發(fā)布《地產板塊2007年中報盤點報告》“看淡”房地產行業(yè),并認為地產板塊總市值已達1.4萬億元左右,PB平均達到9倍左右,PE普遍在50~60倍以上,泡沫特征明顯。她的報告讓當時手握大量地產股的基金經理憤怒了,他們聯合起來集體封殺王樹娟,最終王樹娟離開了這個行業(yè)。

4.業(yè)務水平參差不齊

研究員的業(yè)務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甚至財務低能。而不少調研員不去實地調查,閉門造車只對著財務數據想文章,或者依靠上網東抄西摘、七拼八湊。這樣出來的研究報告自然大打折扣。

三、辯證看待研究報告

1.充分利用這類信息

要了解研究人員所具備的核心優(yōu)勢,充分信任和使用這些信息。研究員的優(yōu)勢主要在以下幾點:

一是大多數研究人員是行業(yè)專家,研究機構對行業(yè)研究人員有行業(yè)背景和財務專業(yè)兩方面的要求,很多研究員都具有所研究行業(yè)的工作經歷,對行業(yè)的生命周期、競爭結構、上下游的利益關系以及替代行業(yè)都非常熟悉,了解行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方向。優(yōu)秀的研究人員還能提前預測到行業(yè)內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并且能比較準確地分析出這些變化對行業(yè)的影響,這是一般投資人所不具備的。

二是行業(yè)內人脈熟悉,能及時了解行業(yè)動態(tài)、預測可能出現的政策以及主要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提前提醒投資機會與風險。

三是優(yōu)秀的研究人員能影響資金的投資方向。

2.回避不合理的部分

我們要注意研究報告中還有少量不合理的部分,盡量去回避。

一是相對的評級標準和確定性的個股目標價格之間的矛盾,大部分研究報告給出的評級標準都是根據相對大盤的強弱來判斷的,但是不少研究機構對個股給出了明確的目標價格區(qū)間甚至目標價格,而且時間跨度都在1年以上,這么長的時間大盤不可能沒有變化。

二是在目前滬深兩市沒有做空機制的體系中研究人員的“牛市傾向”非常嚴重?!芭J袃A向”是指投資者往往無視市場的變化,更傾向于市場會上升的交易行為。國外曾經有人用10年的時間跟蹤主要研究機構的近20萬份研究報告,其中評級為“賣出”的不足11%,而實際表現是漲跌各半,國內也有這種現象,股票漲得越多,評級越高,明顯與價值投資理念不符合。

三是“熟人”規(guī)則難以避免。由于研究員會跟蹤一個行業(yè)很多年甚至幾十年,研究人員和很多公司領導層很熟悉,熟人好話容易說而負面消息很難出口。優(yōu)秀的研究人員會在研究報告中暗示,會在研究報告中羅列很多看好的理由,而最后給出的評級并不高,投資者要學會分辨其中的奧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