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精神,貴藏而用之,茍炫于外,鮮有不敗者。
——原文宋邵雍《邵子全書·觀物外篇》
【譯文】
人的內在精神,貴在潛藏著自己使用,草率地向外炫耀,少有不失敗的。
【筆記】
中國文化的傳統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面對世界,首倡“自我節(jié)制”。因為一個以農業(yè)為基礎的社會,各種資源相對有限,必須要克制人的欲望。但時間到了現在,隨著人類的發(fā)展,整個全球呈一體化狀態(tài),人們又會發(fā)現,地球的資源總體來說還是有限的。所以,反過頭來看,農耕時代的某些箴言,還是非常有效的。
曾國藩提倡“藏神”、“藏拙”,認為人的內在精氣神,由自身修養(yǎng)而成。那種自詡才高、實力雄厚、能力超凡而表現出傲慢、專橫和自以為是的人,很容易把自己放到和別人、和環(huán)境對立的位置上,從而喪失掉很多可以成功的機會。
曾國藩非常忌諱那些自負才學,卻做事無力的人。他的學生李鴻章以翰林的身份投靠他,曾國藩深知其好“炫于外”的毛病,故意冷淡他。直到李鴻章完全放下身段,愿意從最低的文書工作做起,曾國藩才肯收留他。
【行動指南】
要“慎獨”,不要被自己的能力所迷惑,要善于鋪路搭橋,領導、組織同仁齊心協力,穩(wěn)妥且扎實地把目標推進、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