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背景之下,CBW的分析部出爐了許多優(yōu)質研究報告,為諸多兼并提供指導,一下子成了市場上的香餑餑,吸引了許多有擴張計劃的公司上門咨詢。不久之后,馬歇爾成功地讓一家供電企業(yè)并入了一家航空企業(yè),緊接著又讓合并后的公司并入了一家肉類加工和鋼鐵行業(yè)聯(lián)合經營的更大一家公司,卡特也成功地指導了一次計算機租賃公司對一家保險公司的收購。
幾樁買賣下來,桑迪他們似乎發(fā)現了新的生財之道——投資管理咨詢。每指導一次收購,就能有幾十萬美元的利潤入賬,而他們要做的,不過是向客戶推薦一下可供收購的資源,然后組織雙方開會洽談,再順便幫忙集一下資,這可比小打小鬧地倒騰證券來錢快多了。后來,CBW索性也湊了一次熱鬧,直接以出讓部分股權為代價收購了一家投資管理公司,而那家公司的掌門人彼得·伯恩斯坦也被招致麾下,成為了CBW經驗最豐富的投資經理。
很顯然,這次小規(guī)模的收購遠遠沒有滿足CBW的胃口。一天,桑迪正在拿著一份研究報告反復閱讀。這份報告題目為《金融服務控股公司》,出自公司內部一名叫愛德華·內特爾的精英分析師之手,上面的一段話引起了他的巨大興趣:
以前,一家公司只能提供財產保險和意外保險,另一家公司只能提供人壽保險,而第三家公司只能提供保險費融資,第四家公司提供共同基金,各家公司之間相互競爭。這個時代該結束了。未來成功的公司將提供最完善的金融服務,并將其整合起來進行營銷。控股公司的方式將成為金融服務機構最主要的公司組織形式。
“包羅萬象的金融服務大集團,嗯,不錯。”桑迪捏著下巴自言自語。
桑迪先生,先把口水擦一擦吧,您在華爾街的道行才多深啊,比您站得高、看得遠的人可是大有人在啊。
1967年,沃爾特·瑞斯頓成為了花旗銀行的總裁。這位仁兄也預見到了金融服務業(yè)即將面臨的巨變,可以說是和桑迪想到一塊兒去了。他每天像著了魔一樣,手里拿著一張單子,上面寫著美林、美國運通、希爾森等著名金融機構的名字,和員工們討論能不能和這些公司合作,讓花旗的金融產品種類更加豐富。
花旗銀行家大業(yè)大,瞅準機會直接收購這幾家公司恐怕也不是不可能吧,問題只不過是花費代價的大小而已。如果你這樣看這個問題,就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難道你忘了那個《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了嗎?花旗想要收購他們,先得問問法律答不答應!
每每想到這個該死的立法障礙,沃爾特·瑞斯頓就不禁咬牙切齒:“當年是他媽哪個混蛋想出的這個餿主意!”
您老人家先消消氣吧。一提起這段傷心往事,摩根家族的人連上吊的心都有了。
關于金融行業(yè)的大勢問題,還是暫且放一放吧,因為這畢竟是個未來趨勢,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的。眼下,一個大麻煩正在向桑迪步步逼近。大家還是回過神來,準備看一場好戲吧。
船長遭遇了嘩變,被同伴們扔進了大海,這事聽上去挺新鮮的,不是嗎?
權力的路上,沒有永遠的朋友
我們剛剛提過,卡特成功地指導了一次計算機租賃公司對一家保險公司的收購。在講下面的故事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把這件事的來龍去脈講清楚。
事情起因于一份研究報告,作者是那位從裝飾工人改行當了分析師的愛德華·奈特。在這份報告中,他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保險公司的股票雖然在市場上缺乏吸引力,但是得益于投保人源源不斷送來的保費,他們有著令人垂涎的資金儲備,有志于擴張的公司完全可以以極小的代價將這些保險公司編入旗下,然后把他們當成提款機,為母公司的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