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德的至高境界就是功德(2)

拆掉人生的壁壘:聽季羨林講人生智慧 作者:逸儒


2010年6月6日出版的《僑報周末》刊發(fā)題為《寧在寶馬車里哭泣》評論員文章指出:部分國人跟發(fā)了瘋著了魔似的,“一切向錢看”。錢成了唯一的目的,成了正義化所有手段的工具。這一點,少有人點破,馬諾成了說皇帝沒穿衣服的小孩。她說的,話糙理不糙。

馬諾事件,源于江蘇衛(wèi)視速配節(jié)目《非誠勿擾》。馬諾在江蘇衛(wèi)視的《非誠勿擾》節(jié)目中,以一句“寧可在寶馬車中哭泣,也不愿坐在自行車上笑”而成為電視臺惡拼收視率的搶手貨,并隨后引發(fā)了社會話題大討論。

一方面馬諾成為眾矢之的,變身“超級拜金女”代名詞;另一方面,也有如《僑報周末》這樣的媒體認為馬諾只不過是說了真話的那個小孩,她之所以選擇在寶馬車里哭泣,是社會現(xiàn)狀使然?!度?lián)生活周刊》記者,文化圈頗有影響的意見領袖之一——王小峰也在自己博客中表示,無須挾道德以攻擊馬諾,無限貶低馬諾并不代表我們的社會會選擇自行車后座。

馬諾事件,只是讓我們更真切地認識了我們的社會,或者說認識了我們自己。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中有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一個人最大的悲哀莫過于良知的淪喪,一個社會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正義泯亡!”

社會公德的缺失,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損害中國人光輝形象的問題,而是社會公正的問題。假若一個社會沒有一個公正、清明的體制,那么最終損害的仍舊是我們每個人的具體利益?!叭藷o德不立,國無德不興”。這是先賢給我們留下的教誨,今日尤其適用。

如果誰想在這篇文章的結尾看到一些如何提高公德的建議,那么,對于個人,像季老那樣彎下老腰撿垃圾是個好的開始。但這其實很難做到。那么或可從不亂扔垃圾開始。對于我們的社會,樹立公德,需要將更多的“人治”精力轉移到“法治”上面,像新加坡那樣,對丟垃圾和貪污腐敗都施以“嚴刑”,也許我們的公德心才會美麗起來。而這,對我們的人民,我們的民族,才是功德無量之好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