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年,他再次意識到自己“在派拉蒙的地位接近崩潰”,頂頭上司處處給他“小鞋”穿,不要以為美國沒這種事―艾斯納當然更不舒服了,但是他采取了另一種態(tài)度,一方面積極謀求出路,另一方面他居然用了一種置身事外的態(tài)度:“我更多的是用好奇而不是驚恐的眼光去看待這一切。如同我在臺上觀看著戲劇,只不過碰巧我是其中的一個主要人物?!?/p>
他找一切借口不與自己的頂頭上司正面接觸,他躲在自己的辦公室拖延時間,他不做任何事情積極改善自己與頂頭上司的關系,相反―他置身事外,以靜制動,直到他的頂頭上司再也不能忍受,給了遣散費―他就在等這筆錢吶!不過他可不是滿心焦慮地等,他是抱著看戲似的心情在等,一面看一面積極尋找出路,他心里有底著呢,那個時候他已經(jīng)和迪斯尼勾搭上了。
我個人認為艾斯納的自傳比任何一本《職場寶典》和《辦公室圣經(jīng)》都更加有啟發(fā)意義,也更加具備指導性,無論你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打工仔,還是一個備受排擠的上班族,你都會從這本書中獲益非淺,因為你在工作中所受到的困擾,無論是哪一類,艾斯納幾乎都受到過―暗算、屈辱、與合作伙伴產生嫌隙、不被上司重視、自己重權在握時所遭遇到的種種矛盾和殘酷的權力角逐以及沒完沒了的人際紛爭和沉重的利潤壓力,你會懂得要有所成就,不僅僅是運氣問題,還關系到你的個人性格,你必須像艾斯納學習―不搖尾乞憐,再苦再難也要堅強,艾斯納1989年成為全美收入最高的首席執(zhí)行官。
在艾斯納的書中,也講敬業(yè),但是他敬的是自己的事業(yè)――他的事業(yè)絕對不是在一個心胸狹隘的上司手下做一名徹頭徹尾聽話的員工,但是他不是那種感情用事的人―老板對自己不好,就立刻怒發(fā)沖冠,瀟瀟雨歇,他才不這樣呢―他呆著,把發(fā)生的一切不愉快事情當做一場戲,他認了―老板不喜歡自己,存心整你,你作為下屬不認怎么辦?他一邊看“戲”,一邊騎驢找馬―“如果你為一個人工作,以上帝的名義,為他干!如果他付給你薪水,解決你的溫飽,那就努力地為他工作―稱贊他、支持他、站在他和他所代表的機構一邊?!保ā吨录游鱽喌男拧罚?/p>
艾斯納沒這么高的覺悟―假如他有這么高的覺悟,我敢打賭他做不了全美收入最高的首席執(zhí)行官。他采取的是另一種方式―在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之前,繼續(xù)留在原地,繼續(xù)拿該拿的薪水,但是心中已經(jīng)實現(xiàn)戰(zhàn)略轉移―他開始利用現(xiàn)有工作的便利,四處結交朋友,打探什么地方有更好的職位―一聽說迪斯尼缺一名首席執(zhí)行官,他就立刻行動起來―按照那些暢銷書的觀點,他是個徹頭徹尾的壞員工,應該受到譴責,不是嗎?畢竟這個公司給了他溫飽,甚至是超過溫飽很多的收入,他應該感恩戴德直到死,“誓與陣地共存亡”,不過這樣的話,到今天,也許我們便不知道艾斯納了―他只是一個忠誠的員工,如果運氣足夠好的話,會一直混到退休養(yǎng)花,對于理想如此的人,這沒有什么不好,不過這肯定不是艾斯納想要的生活。
所以當你的老板要求你做一名溫順的員工時,你要先看清楚他有沒有這個資格對你提這么過分的要求―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樣要求下屬的上司都不值得跟隨,值得跟隨的上司不會這么要求你,他懂得尊重你并且激勵你,他給你創(chuàng)造平臺,給你提供機會,讓你在工作中獲得提升并自我實現(xiàn)―他讓你嘗到作為團隊一員的快樂,他用自己的人格和前景將你和你的同事凝聚在一起―使工作不僅成為一種養(yǎng)家糊口的手段,而且還使你體會到自己在工作中的價值―你也許真的能夠成為暢銷書里宣揚的那種員工,因為你不需要任何借口,在一個相信你的企業(yè)中,你做一樣事與不做一樣事,需要借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