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節(jié):第三章 一起來把善意之餅做大(4)

善意的力量 作者:(美)琳達·凱普蘭·薩勒


而且,有些全世界最成功的產(chǎn)品也是這樣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般的牛奶沒辦法和可可醬均勻混合,瑞士巧克力商丹尼爾o彼得花了幾年的時間,想要找出方法在巧克力里面加入牛奶,減輕巧克力的稠度和味道。后來,他遇到當(dāng)時還是藥劑師的亨利o內(nèi)斯特萊(譯注:Henri Nestle,雀巢公司創(chuàng)辦人),而內(nèi)斯特萊發(fā)明出嬰兒配方的煉乳。而這正好是彼得所需要的。此后,世人就得以享用牛奶巧克力了。

有時候,偉大的合作過程需要耗費數(shù)年。譬如,史班斯o席爾佛博士發(fā)明出自黏便條紙(Post-it)的黏膠時,他以為這是失敗的成品。席爾佛原本想要為當(dāng)時的公司3M研發(fā)超強的膠黏劑,卻發(fā)明出黏性超弱的膠水,這東西是可以粘在大多數(shù)的物體上面,但可以輕易就撕下來。這項發(fā)明被擱置了五年。后來有一天,席爾佛的同事亞特o佛利在為教會唱詩班練習(xí)時,因為標(biāo)簽不斷掉下來而感到很挫折。他想起席爾佛的膠黏劑,于是涂在一張小紙片上,于是,自黏便條紙就此誕生。

分享比掠奪好

我們通常會認為大自然是嚴(yán)酷且殘忍的,商場上的行徑無情殘酷,是個由"叢林法則"支配的世界。但合作對企業(yè)高層是成功的策略,在追捕獵物時也是。

以吸血蝙蝠為例。在《德性起源》(The Origins of Virtue)中,作者麥特o瑞德里(Matt Ridley)描述吸血蝙蝠如何找尋身上有新傷口的大型動物、也就是它們食物的來源。雖然吸血蝙蝠不是溫暖又毛茸茸的動物,但它們懂得如何分享。當(dāng)一只蝙蝠找到食物的來源,份量超過它所需要的,它會將食物分給另一只蝙蝠。等到哪天它尋找獵物不順利時,過去的慷慨行為就會有回報。拒絕分享的蝙蝠很快就會知道,等到它需要時,就會分不到血。吸血蝙蝠除非能夠分享,否則難以存活。

分享食物幾乎也是所有人類社會中的重要特色。不管怎么說,這是很合理的:石器時代的穴居人獵捕到一只長毛象也無法獨吞;他可能會與人分享,這樣子可以確保,當(dāng)別人捕獲獵物時,他也有得吃。

我們現(xiàn)在不再為了下一餐而仰賴鄰居,但分享與合作的天性是每一種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蝙蝠都會注意到誰會合作、誰不合作,你的朋友和同事肯定也會這么做。

如同談話性節(jié)目主持人杰o雷諾(Jay Leno)所指出的,為自己積攢一切,最終是無法令人感到滿足的:"如果你吃了一整塊餅,只會讓自己難受。你吃下你所需要的,然后把剩下的留給別人。"

雷諾說,他在慶?!督褚剐恪罚═he Tonight Show)十周年時,找到一個和節(jié)目其他工作人員共享成功的方式:每位工作人員每為這個節(jié)目工作一年,他就給一千美元,而且是他自掏腰包。聽起來好像不多,不過你得知道,這個節(jié)目有一百七十五個工作人員。從行政人員到制作人,每個人都得到這筆獎金,這意義的確不凡。一個為節(jié)目工作八年的人,獲得八千美元的獎金。雷諾認為:"(這樣做)不是只說聲'謝謝'而已,你給了他們某種有意義的東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