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辯會阻擋我們探索他人故事的腳步
不過,談話中之所以會發(fā)生爭辯,除了是因為我們看不到自己陳述的事實與他人的不同之外,爭辯本身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旦開始爭辯,我們了解對方視角的能力就會受到限制,我們會傾向于用一種交易的心態(tài)來總結(jié)對話,于是,對話就成了一場雙方思維“底線”的對抗賽:“換一個新床墊”VS“停止對我的控制”;“我將要去紐約實現(xiàn)愿望”VS“你太天真了”;“婚姻咨詢是有效的”VS“婚姻咨詢不過是浪費錢”。
可是,作為爭辯雙方,我們誰都不會去在意和考慮對方的故事和結(jié)論,于是,我們也就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對方的觀點。與其說爭辯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對方的不同觀點,倒不如說是爭辯造就了信息大戰(zhàn);畢竟,爭辯只會讓我們遠離對方,而無法拉近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
缺乏諒解的爭辯毫無說服力
爭辯還會導(dǎo)致談話中另一個問題的出現(xiàn):它制約了改變的發(fā)生。如果你想要改變某人,僅憑一句“你需要改變”,恐怕難以奏效。這是因為,在自己的感受沒有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認同之前,人們幾乎不會做出任何改變。
讓我們先來看看發(fā)生特雷弗與凱倫之間的談話吧。
特雷弗是州社會服務(wù)部的一名財務(wù)官。凱倫則是這個部門的一名社會工作者?!盁o論我如何要求和強調(diào),凱倫就是不準時交文件?!碧乩赘ソ忉屨f,“我已經(jīng)告訴過她無數(shù)次,最后期限馬上就要到了,請盡快上交,可是,根本沒用!而且我每次一提到這個話題,她就很不高興?!?/p>
根據(jù)經(jīng)驗,我們知道,這個故事理所當然一定有另一個不同的版本。然而,不幸的是,特雷弗對此卻毫不知情。特雷弗的確告訴了凱倫,她應(yīng)該做什么,可是他卻從來沒有就此與凱倫進行過雙向的溝通。當特雷弗將自己的談話意圖從試圖改變凱倫的行為——爭辯為何遲交文件是錯誤的——轉(zhuǎn)變?yōu)閲L試著從凱倫的角度出發(fā),去理解她,并轉(zhuǎn)而得到她的理解后,情況就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轉(zhuǎn)變:“凱倫告訴我,她的工作實在太忙了,幾乎無暇分身。她覺得,她已經(jīng)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幫助那些迫切需要救助的人身上,她一直在盡心盡力地工作,可是,我對她的付出卻視而不見,毫無贊賞之意,而事實上,我也的確如此。為此,我向她解釋道,從我的角度來說,當她上交所有文件之后,為了閱讀和整理這些文件,我不得不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完成這些額外的工作;我還詳細地向她說明了工作細節(jié)。聽完后,她感到很抱歉,顯然,在此之前,她也從未從我的角度去思考過整件事情。她向我保證,今后一定會按照我的要求準時上交書面文件,而至今為止,她也是這樣做的。”
最終,特雷弗和凱倫都知道了許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而改變也就在這一刻發(fā)生了。
要想讓爭辯雙方達成某種共識,我們首先需要學會換位思考,在充分了解對方具體情況的基礎(chǔ)上,弄明白其結(jié)論產(chǎn)生的原因和意義;與此同時,我們還需要幫助對方了解我們,明白我們的結(jié)論來自何方,有何意義。從本質(zhì)上來說,了解并理解對方并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但是,就像凱倫和特雷弗一樣,這是雙方為解決問題而共同邁出的第一步,當然,這也是至關(guān)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