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留級在小學

“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個性化教育之路 作者:于智博


 

我是個普普通通的男孩子。不滿6歲時,父母就把我送入上海市寶山區(qū)月浦二小讀書。那時年齡小,不懂事,學習完全是為了應付老師和父母,整天就想著和小伙伴們能再多玩會兒。上課的時候總是眼巴巴地看著操場,抱怨時鐘老和我作對,上課時間走得奇慢,一到下課卻飛快運轉。幾乎每節(jié)課都要靠想象下課后怎樣在操場歡跳才能熬過。好在我幸運地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當其他家長從小學一年級就狠抓孩子功課,為孩子寫錯一個字、算錯一道題而嚴厲批評孩子時,父親卻對我說“80分左右就行了”,母親更是對我的成績“睜一眼閉一眼”。父母認為為幾分成績去點燈熬油不值得。那時候,他們希望我能擁有一個豐富、快樂的童年。

上海錦江游樂場落成時,我是第一批游客,過山車坐了一回還要坐第二回。雖然每玩一次都要去排長隊,但父母樂意陪著我、看著我去“冒險”。

當“肯德基”快餐剛剛登陸上海,我就有幸專門從郊區(qū)的寶山到外灘去開“洋葷”。20世紀80年代的寶山賓館是專門供寶鋼的外國專家住的,媽媽一有機會就帶我進去玩。

小學二年級時,我眼睛不慎受傷,不能上課,只得在家休養(yǎng)。父親就利用這段時間,帶我去南京旅行。我們一起游覽了中山陵、長江大橋、雨花臺烈士陵園和玄武湖。游玩的時候,爸爸常對我說,好男兒就要志存高遠,游走四方;媽媽也希望我能有更多機會增加見識。后來,父母還帶我去過很多地方旅游,告訴我很多做人的道理。這些我當時都不能領會,但是,卻在很多年后對我的人生起了重大作用。

爸爸媽媽還給我買了小手風琴,讓我接受音樂的熏陶??上耶敃r沒興趣,坐不下來,后來沒能堅持學下去,但畢竟在音樂方面,我沾了點兒邊?,F(xiàn)在想起來,還真要感謝他們。他們當時給了我體驗音樂的機會,當發(fā)現(xiàn)我對此沒有太大興趣時,也沒有強迫我繼續(xù)學習下去。

后來,月浦二小有開拓精神的校長試驗性地開設了體育班。在學校的體育班里,我如魚得水,樂此不疲,恨不得睡覺都穿著學校的運動服。但是,當時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因為過多的運動而影響功課,甚至個別家長要求孩子轉班或者取消體育班。我父親知道后,在家長會上慷慨陳詞:體育可以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格,因為沒有人愿意在體育比賽中敗下陣。沒吃過苦將來難成才,現(xiàn)在孩子不缺吃穿,缺的是吃苦的機會,體育訓練就是最好的鍛煉吃苦的機會。體育班的體驗和收獲,遠不是課堂考試多得幾分所能取代的……在他的堅持下,我在體育班度過了最快樂的時光。

就這樣,由于我的家人當時始終保持著與眾不同的、獨特的觀念,不久我成了體育班的主力,并代表學校在多次比賽中獲獎。

念到小學四年級時,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那年我不到9歲,我的父母離婚了。后來我從上海轉學到了成都,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轉學時,我只有9歲,因為年齡小,光顧著玩,沒有注意到父母的變化,也不太清楚轉學的原因,以為就是父母工作忙不過來,才把我放在爺爺、奶奶家。轉學時,我參加了當地學校的入學考試,成績不好,結果被迫降低一個年級,又從三年級開始學習。好在我那時候年紀小(本來我上學就早),不太明白是怎么回事,降一級也和班上同學差不多大。爺爺、奶奶特別體貼我,不愿意打擊我的自信心,也沒有告訴我真相。我當時還以為是因為年齡原因而降了一級。就這樣,我糊里糊涂地在小學留了一級?,F(xiàn)在看來,實在要感謝爺爺、奶奶對我的愛和保護,使我當時沒有受到太大傷害。

父母離婚后,父親去了香港發(fā)展,媽媽回成都繼續(xù)工作。雖然媽媽經常能來照看我,但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機會與我的父母一起吃過一頓團圓飯,一起照過一張全家福。幸好爺爺、奶奶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寵愛,使我始終擁有家的感覺。

從上海到成都,在轉學初期,我進入了一個陌生的群體。最讓我不習慣的就是語言。這里從學生到老師,說話基本都帶著川音,起初我簡直聽不懂,常常被同學們戲稱為“上海老俵”,也有同學嘲笑我來自父母離異的家庭,但這些倒對我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因為,一來老師及時制止了他們,二來我整天想得最多的還是去外面操場跑兩圈,打打球什么的,其他的事情都沒太放在心上,因為我實在太喜歡體育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