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天道酬勤(5)

自己拯救自己 作者:(英)塞繆爾·斯邁爾斯


司戈特非常珍惜時間,他給自己訂下一條規(guī)則,除了那些必須要額外調(diào)查或慎重考慮的信件外,當天的信件必須當天回復,不管有多少事情要他處理,他都能又快又好地辦妥當。他每天都在凌晨五點起床,生火爐,刮胡子,穿戴整齊。六點鐘,準時坐在桌前,開始寫作:文件井然有序地擺放在他的眼前,參考文獻整整齊齊地放在地板上。他那條可愛的小狗則安靜地坐在書堆中看著他。當九點半左右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時,他已經(jīng)寫出了足夠多的東西——用他自己的話說,可以結(jié)束今天的創(chuàng)作了。盡管司戈特殫精竭慮地工作,他的知識淵博,但他總認為自己學識不足。他曾說:“我這一輩子,曾無數(shù)次為我的無知和淺陋而苦惱?!?/p>

真正的智慧總是和謙遜相連。一個人懂得越多,就越不會驕傲自滿。一位特里尼迪大學的學生去找他的教授,要求他的老師讓他畢業(yè),因為他認為自己已“學有所成”。教授很了解自己學生的,于是婉轉(zhuǎn)地告誡他:“實際上,在學問方面,我才剛剛?cè)腴T。膚淺的人不過了解事物的一鱗半爪,就以為無所不知。知識淵博的人,才深知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哲人總是謙虛地說: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無所知。”如同牛頓所說,自己不過是在海邊撿拾到了幾只貝殼,真理的大海浩瀚無邊。他的人生從死里逃生開始

德魯勤儉節(jié)約,不在生活用品上多花一文,他發(fā)誓要憑自己的勤奮和節(jié)儉獲得獨立。艱苦創(chuàng)業(yè)之余,他還通過閱讀來充實自己:他學習天文、歷史、哲學——他之所以后來從事布道的工作,因為相對而言,這方面需要的書籍要少些。

——斯邁爾斯金言

盡管沒有上面提到的那些人那么有名,薩繆爾·德魯也有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父親是康沃爾圣奧斯特教區(qū)一個貧苦的勞動者。雖然生活拮據(jù),父親還是想方設(shè)法供兩個孩子上學,每周支付一便士的學費。老大杰貝茲對學習很感興趣,各門功課的成績都不錯;小薩繆爾卻很頑劣,八歲那年,他被送到一個錫礦廠淘洗礦石,每天掙3.5便士。10歲時,他開始在鞋鋪做學徒。這期間,他吃盡了苦頭。正如他常說的,“我就像鋤頭下面的蛤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似乎變得越來越魯莽。他常常領(lǐng)一伙人偷人家果園里的果子。稍大一些后,他喜歡參加偷獵和走私。大約17歲那年,學徒期還沒結(jié)束,他就逃走了,想去當海盜。不過,他在草堆睡了一晚后就清醒了,第二天又回去當學徒了。

死里逃生

不久,德魯搬到普利茅斯附近去做鞋,在冒險心理和利益的雙重驅(qū)使下,他參加了一次走私行動,差點搭上性命。

一天晚上,據(jù)說走私船快到岸了,要裝運貨物,消息傳遍了整個卡拉福特地區(qū):這個地區(qū)的所有成年男性,幾乎都是走私販。他們來到岸邊等船。船一到,一部分人留在碼頭處理卸下來的貨物,一部分人在船上裝運貨物。德魯就在后者之列。那天晚上一團漆黑,伸手不見五指,裝貨剛開始就狂風大作,波浪翻滾。但船上的人決定咬緊牙關(guān),這時,德魯所在的那條船上,有一個人的帽子被風刮跑了,那人想伸手抓帽子時,小船失去了平衡,翻了。上面的人全部掉到了海里。其中有三個人瞬間就沉入大海。其他人則抓緊船舷打算飄回岸邊,卻發(fā)現(xiàn)船向大海深處飄去。他們只好放棄船只,向岸邊游去。這時他們距岸邊還有兩英里。由于夜色濃黑,辨不清方向,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的奮力掙扎,德魯和其他兩個人終于摸到了岸邊的巖石,一直待到天亮:當有人發(fā)現(xiàn)并救起他們時,他們已渾身冰冷,奄奄一息了。有人從貨船上搬來一桶白蘭地,劈開桶蓋,給每個幸存者灌了幾碗。喝完酒,德魯逐漸恢復了體力。隨后,他步行了兩英里才回到寓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