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跨國公司,新的殖民主義(2)

中國沒有榜樣 作者:劉仰


一、跨國公司,非領土化殖民

跨國公司與領土殖民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都以占有當?shù)刎敻粸槟康?;向當?shù)剌敵鲎谥鲊奈幕灰揽拷洕α亢蛯嵙Υ驌舯就辽虡I(yè)力量,謀求壟斷利益。尼日利亞50%的石油被美國人拿走,至今一貧如洗。中國本土的樂凱膠卷,遭到“富士”和“柯達”兩巨頭的聯(lián)合夾擊。備受中國年輕人頂禮膜拜的微軟,其殖民觸角已經遍布全球每一個角落。

500年前,從西班牙進入美洲開始,西方文明發(fā)財致富的主要手段就是搶占殖民地。殖民地的財富來源,一是直接搶劫,二是對其他人種的非人道剝削。這一方式的集大成者就是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對于中國來說,西方文明的這一現(xiàn)代致富手段是不可能復制的,但我們必須清楚地表明,這絲毫不該成為西方國家對于已到手財富心安理得的借口。中國人和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清楚地意識到,西方文明延續(xù)400多年的舊殖民地手段是野蠻的,缺乏道德的,它不該成為人類的驕傲和榜樣。

殖民地方式在西方由來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甚至可以說,它就是西方文明的“奶媽”——沒有殖民地,就沒有西方文明的繁榮。

中世紀的歐洲是一個沒有殖民地的漫長歷史時期,因此被稱為“黑暗的中世紀”。500多年前的文藝復興,讓西方從教會統(tǒng)治的軌道上,恢復到古希臘、古羅馬的精神,從而也復興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殖民地方式。文藝復興時期的哥倫布、達·伽馬等一批海洋探險家,像古希臘的伊阿宋尋找金羊毛一樣,在世界上開拓著新的殖民地。來自文藝復興的文化源頭,并沒有使他們感到這種方式有什么不對。殖民地方式的終結,導致大英帝國的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世界各地殖民地風起云涌的獨立浪潮,標志著西方文明延續(xù)數(shù)百年的致富方式退出了歷史舞臺。

殖民地的財富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這是人們很容易看到的。原先殖民地紛紛脫離宗主國而獨立,一種表面上的平等的確出現(xiàn)了,傳統(tǒng)的殖民地方式再難有市場。但是,當今世界的經濟格局并沒有因為領土殖民地的消失而改變。

根深蒂固的殖民地觀念,在西方文明中并沒有消失,文藝復興后500年來依然健在,只不過換了更加隱蔽的方式。

當今全球2%的人占有50%的財富,全球30億人只占有1%的財富,全球90%的財富集中在北美、歐洲和日澳等少數(shù)國家。這就是新殖民主義的結果,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用跨國公司代替領土殖民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