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的領導者不懂得這一點,以為別人尊敬、關心、支持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是天經(jīng)地義的;而把自己對別人的關心和尊重看作是一種“恩賜”;而且就連這種“恩賜”式的關心也少得可憐。他們整天板著面孔,一本正經(jīng),冷若冰霜,使人敬而遠之;處理起問題來,只追求目的而不講究藝術,不善于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結果,領導者與群眾的關系不僅不夠和諧,有時候還搞得勢同水火。在這種情況下,有的領導者不是嚴于律己,從自身找差距,而總是抱怨同事和下屬不理解,不支持他。嚴格地說,這種給予群眾的甚少、要求群眾的甚多,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獻的人,是不配做領導的。
作為領導者應時刻關懷人民群眾的冷暖,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領導者要干出一番事業(yè),有所作為,就必須取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離開群眾的支持和參與,任何事情也辦不成。不走出高樓,不邁出辦公室,不深入到基層,不深入到群眾,不了解群眾的實際困難和思想情緒,不傾聽群眾的呼聲,不解決群眾的問題,就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作為領導,要與群眾同心同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得到擁護和支持。同時還要求真務實,不能只是能說會道,還要能說會做,實干能干,而只說不做,老表態(tài)不落實,最令群眾不能容忍。只有心中裝著大家,辦事想著群體,決策向著群眾,遇到困難為集體著想,才會得到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就自然工作起來得心應手,群眾也會更加舒心。
作為領導,要學會換位思考,用心溝通、交流,深入群眾中,放下官“架子”,站在群眾角度、換位思考問題,是解開群眾思想疙瘩的金鑰匙。只要多換位思考,相互體貼,思想上的疑慮、相互間的一些怨氣就消了,彼此間的心理防線就容易拆除,和諧的感情氛圍被建立起來。善于溝通,領導者才容易被對方理解和信任,這樣行動就會一致,成效自然而然地出來。
“一個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辈繉賹︻I導者做好工作的意義不言而喻。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定與部屬關系融洽,合作愉快,而且能在部屬中贏得威信;相反,一個領導者若與部屬關系緊張,分崩離析,也不可能開展好工作。而領導者要與部屬建立良好的上下級關系,掌握正確的交往藝術至關重要。在與人共事過程中,領導者要認真處理好跟各個級別的關系,彼此之間應當互相接觸、了解和溝通,解決好工作上的分歧和矛盾,友好相處,共同推動工作的開展。作為領導者,要充分明白自己的角色,掌握做事的分寸,積極協(xié)同,不越位于別的事物,不插手別人的領域。隨便涉及他人職權范圍內的工作,不但會打亂工作部署,影響工作,引起麻煩,而且會傷害他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引起混亂。
因此屬于各自職權范圍之事,決不干預;屬于自己的責任也決不可一推了之。在彼此之間協(xié)同工作時,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講究時機和方法,千萬不能擅權。在同一件事情上,看法、角度不同而產生分歧,甚至會爭執(zhí)。一旦處理出現(xiàn)偏差,時間一長定會心存隔閡,影響工作的進行。所以領導要以大局為重、以事業(yè)為重,從維護團結的良好愿望出發(fā),不斤斤計較。但是,涉及大是大非問題,一定要堅持原則,堅持真理。但要講究表達技巧,避免言辭激烈,情緒激動,傷了和氣。一定注意不要把矛盾公開化,弄得上下皆知,身為領導要做到寬以待人,謙讓隱忍,豁達大度。
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必須有容人之短、容人之長的胸襟氣度。不要擔心別人超過自己,奪了自己的位置。危機感要有,但是不可心懷嫉妒,害人害己,要處處學習他人的長處,共同進步。彼此要支持幫助,不攬功諉過。領導在與他人共事的時候,常會有一些工作上的交叉,對這些交叉工作,應當互相支持,彼此幫助。只有互相幫助,才能互相配合。
出現(xiàn)失誤和差錯時,應當及時指出,并采取措施加以補救。既不能看人家的笑話,更不能落井下石。取得成績時,不能把功勞往自己身上攬,領導者想要得到下屬真誠的尊敬和愛戴,萬萬不可把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看成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同樣,自己的工作出現(xiàn)了過錯也不能往別人身上推。只要有功不居、有過不諉,領導與群眾之間的關系就會更加密切、融洽,就會真正做到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和諧的工作氛圍是好的,但是領導與下屬不能過從甚密,應把握分寸。倘若過從甚密,難免產生不良后果。若是領導與下屬過從甚密,彼此間無話不談,往往會置組織原則與紀律于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