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均線的概念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簡稱MA)是以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為理論基礎(chǔ),用統(tǒng)計處理的方式,將若干天的股票價格加以平均,然后連接成一條線,用以觀察股價未來發(fā)展趨勢的技術(shù)分析方法。其基本訴求是消除股價隨機波動的影響,以尋求股價波動的趨勢。
它的計算公式是:MA=(C1+C2+C3+…+Cn)/N
C代表某日收盤價,N代表移動平均周期。
二、均線的分類
根據(jù)移動平均線計算周期長短,移動平均線分為以下幾類:
1.短期移動平均線:5日、10日、20日。
2.中期移動平均線:30日、45日、60日。
3.長期移動平均線:120日、200日、250日(或240日)。
5日均線也稱攻擊線,代表著個股或大盤的上漲攻擊力度。一旦5日均線掉頭向下,則攻擊力消失。短線操作重視攻擊力,因此對5日均線的依賴度非常高。中長線操作重趨勢,對5日均線的依賴性相對較弱。
10日均線也稱操盤線。當股價在10日均線之上運行時,表明個股短期仍將上漲,當股價在10日均線之下運行時,則表明個股股價短期將下跌。
20日均線也稱莊股生命線。在莊家控盤的條件下,股價在第一波上漲后,莊家常會橫盤整理數(shù)周來洗盤,此時股價可能會跌破10日均線,但一般會在20日均線處穩(wěn)住。
30日均線是大盤生命線。不管是漲勢還是跌勢,大盤只要不突破30日均線,則中級趨勢一般就不會改變。在漲勢中,只要回調(diào)不跌破30日均線,中級上漲行情就不會結(jié)束,如果跌破30日均線,則意味著中級行情結(jié)束,轉(zhuǎn)入跌勢。
而在跌勢中,只要反彈沒有突破30日均線,則中級下跌行情仍將繼續(xù),而如果突破30日均線,則中級下跌行情宣告結(jié)束,轉(zhuǎn)勢向上。
45日均線指45天市場平均成本,股價在此線之下就說明45天買進的人全部被套,在上就表示全部獲利。
60日均線也叫決策線,120日均線也叫半年線,250日均線也叫年線。
總之,大盤跌破30日均線,強勢特征結(jié)束;跌破60日均線,多頭市場動搖;跌破半年線(120日均線),牛市市場結(jié)束;跌破年線(250日均線),熊市市場開始。而如果股價在所有均線之上,則可認為上方?jīng)]有阻力,上漲將非常輕松。
上面是以日作為移動平均線的計量單位,也可以以分鐘、周、月、季、年等來作為移動平均線的計量單位。相對而言,分鐘均線可以用在短線操作上,判斷股價短線走勢的強弱,而周、月均線則可以用在中長線操作上,因為它能更好地指示股價的中長期趨勢。
三、均線的主要特點
移動平均線具有以下幾項特性:
1.趨勢性
移動平均線能夠表明股價運行的趨勢。
2.穩(wěn)重性
移動平均線不會像日K線那樣頻繁地起起落落,而是起落得相當平穩(wěn)。向上的通常緩緩向上,向下的通常會緩緩向下。
3.安定性
通常越是長期的移動平均線,越能表現(xiàn)出安定的特性,即移動平均線不輕易往上往下,必須股價漲勢真正明朗了,移動平均線才會往上延伸。而且經(jīng)常在股價開始回落之初,移動平均線卻是向上的,等到股價下滑顯著時,才見移動平均線向下走,這是移動平均線最大的特色。越短期的移動平均線,安定性越差,越長期的移動平均線,安定性越強。
4.滯后性
當股價發(fā)生反轉(zhuǎn)時,移動平均線特別是長期移動平均線的行動往往過于遲緩,掉頭速度落后于趨勢,具有滯后性的特點。
5.助漲助跌性
當股價突破了移動平均線后,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突破,實際上都是支撐線和壓力線被突破,因此具有支撐線和壓力線的特質(zhì),具有助漲助跌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