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究竟是什么呢?
中醫(yī)學認為:經絡是人體氣血的通路,是經脈與絡脈的總稱,起到溝通內外、貫穿上下、聯系左右、網絡周身的作用,將外在筋、脈、肌、皮、五官、九竅與內在的五臟六腑等連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凡人體內行于深層縱行較大的主干脈為經脈,行于淺層橫行較小的分支脈為絡脈。中醫(yī)認為: 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也就是說,生命是否存在,取決于經絡。疾病之所以發(fā)生,是由于經絡出了問題;疾病之所以能夠治療,也是由于經絡起了作用。
最早論述人體經絡的書是《黃帝內經》。這是一本寫于2500年前的中國古代醫(yī)學的百科全書。書中涉及了天文、地理、社會環(huán)境、人體生理、病理、診斷、醫(yī)療、保健原理等內容。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經絡。經絡是人體經脈與絡脈的總稱,經脈和絡脈是全身氣血、臟腑和肢體聯系、溝通上下內外的通路。直行的干線稱為經,由經脈分出來的支脈叫做絡。
宋代的著名醫(yī)學家王惟一(987~1067年),把《黃帝內經》里描述的14條經脈線刻畫在一個銅人模型上,成為世界上第一具針灸經絡學教學、科研和臨床治病的模型。在這具模型上不僅詳細刻畫了14條經脈線,而且還在這14條經脈線上刻出了354個穴位。也就是說,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到宋朝的1500年間,這14條經脈線被中醫(yī)學家一直保存下來,為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保健醫(yī)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