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一怒之下,派出大將英布率軍攻關,很快就拿下了函谷關,火速推進關中,將四十萬大軍駐扎在新豐鴻門,準備要向劉邦問罪。對悄然到來的滅頂之災,劉邦還渾然不知。鴻門宴的故事也由此真正地拉開了序幕。
這個世界上,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有好人,壞事也能變好事;有壞人,好事也能變壞事。
項羽在函谷關前的這一怒沒有驚動劉邦,卻驚動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此人叫曹無傷,在劉邦手下做事,職務為左司馬。這個人對項羽的脾氣很熟悉,他感覺到項羽這一發(fā)怒的后果很嚴重,甚至會發(fā)生一場大的戰(zhàn)斗。而憑當時的力量,劉邦肯定不能與項羽抗衡。如果劉邦和項羽真的打起來,自己的小命難保。
于是,曹無傷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他一想,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工作主動點。于是,他就偷偷地跑到項羽面前表衷心,并在項羽面前告了劉邦一狀??傮w意思是劉邦有野心,想獨吞勝利果實,并且列舉了三個方面。
一是劉邦欲王關中。
關于這一點倒也實事求是,劉邦自己也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說的,倒也沒有冤枉他,他派兵守關就是很有力的證據(jù)。這一點項羽很生氣,這意味著劉邦搶了項羽的頭功。
二是欲以子嬰為相。
子嬰是秦始皇的孫子,是秦二世哥哥的孩子,僅僅做了四十六天皇帝,便投降了劉邦。至于劉邦是否真的想任命子嬰為相,歷史上沒有明確的記載。只是提到,當子嬰來降的時候,有人建議要殺了他,但是,劉邦力排眾議,認為子嬰已經請降了,再殺他有點不仁義,也有背他劉邦寬容的作風。于是劉邦采取了一個折中的做法,什么做法呢?“乃以秦王屬吏”,意思是把子嬰交給執(zhí)法官來處理。
雖然說劉邦對子嬰的態(tài)度還比較寬容,但是,他把子嬰交給執(zhí)法官處理這一舉動,也側面說明劉邦任命子嬰為相的想法幾乎是沒有的。所以曹無傷講劉邦要任命子嬰為相有很大的水分,有夸張的成分。曹無傷之所以這么做,就是因為他知道,項羽對秦始皇和秦朝有強烈的家仇國恨,他怎么可以容忍劉邦的這種做法呢?曹無傷這樣說,無非是有意討好項羽,迎合項羽生劉邦氣的那種心情,以便獲得項羽的好感和信任。說白了,就是順著項羽的心情說,但卻起到了煽風點火的效果。
三是說劉邦“珍寶盡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