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的聰明深信不疑。這個時候,一味做朋友的教育方法就有些很難奏效了。就像上面男孩評價父母的那句話“和你們說了也不懂”一樣,孩子長期處于家庭決策的主角位置,就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全家之中最聰明的,自己做什么都是正確的,父母都是有些無能的 久而久之,也就更不把父母的教育放在眼中了。
怎么辦?這種類型的男孩,他們究竟最需要的是怎樣的父母?
很顯然,只做朋友、只做哥們,是遠遠不夠的。尊重孩子是正確的,但過于屈從孩子則是不明智的;認同是正確的,但過于“為孩子馬首是瞻”則更是大錯特錯。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成熟,他們的行為還不夠理智,如果缺少了大人的引導,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會誤入歧途。
這也就是說,父母不僅要做到尊重孩子、熱愛孩子、認同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更要在做好朋友的基礎上,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朋友”“權威的朋友”,讓孩子信服你,并遵從你的正確引導 做“朋友+權威”型父母。
朋友的兒子強強,在10多歲的時候,身上就曾出現(xiàn)了一些這樣的狀況:剛剛邁入青春期門檻不就的他,突然變得極其難以溝通,父母讓他好好學習他就偏逃課;父母讓他放學按時早點回家,他就非玩到半夜才回家;父母讓他要把完成作業(yè)當成第一要務,他就非熱衷于看電視劇 和這孩子溝通,他就一句話:“父母什么都不懂,還非要摻和我的事。”
看吧,這就是父母缺乏“權威性”所引發(fā)的最直接問題。
很多教育學家都認為,成功的家長就應“蹲下來和孩子溝通”。對此,我卻不這樣看。在我看來,父母要想成功教育,就不應“蹲下”,而應“彎腰”,也就是說要“彎下腰來”與孩子溝通。
“蹲下”的確代表尊重,但當你與孩子從來都是站在同一高度的時候,孩子還能對你的言論深信不疑嗎?還能更加信服你的教育嗎?而“彎下腰”則不同了。彎腰的同時,孩子會稍微仰視你,這樣我們就不僅強調了尊重,展示了自己想和孩子做朋友的心態(tài),更顯示出了父母的“權威性”。這個權威性,不是強制孩子聽自己的,而是讓孩子更信服自己。
“彎下腰”的教育,就是“朋友+權威”的教育。
讓男孩對你又愛又敬,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有過養(yǎng)育男孩經(jīng)驗的父母都知道,對男孩來說,只要父母能夠做到時時溝通,并尊重孩子,和孩子玩到一處,建立朋友式的親子關系并不難??呻y就難在,如何在讓孩子把自己當“哥們”的同時,還能承認“父母是大哥”的領導地位,不那么固執(zhí)己見,不那么輕視父母的建議。那么,這個腰究竟應該怎么“彎”,如何才能讓男孩發(fā)自內(nèi)心地對父母又愛又敬呢?
以下兩點,是我們在養(yǎng)育博博、強強的過程中,經(jīng)常使用的“權威樹立”方法,希望能對您的有所幫助。
第一,強化孩子對父母的“尊重意識”。
小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從出生到長大成人,他對父母的印象如何,他將父母長輩放于怎樣的位置,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成人所創(chuàng)設的家庭氛圍如何、成人引導的方式如何。
在我家,為了強化博博心目中對父母的“尊重意識”,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在家里給自己定下了這樣幾則“家規(guī)”:
1.即便肚子再餓,如果爸爸還沒有下班回家(或媽媽等其他長輩還沒有下班回家),都不能開飯;
2.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常常這樣對孩子說“讓我們來聽聽爸爸(媽媽)的意見”;
3.每當長輩(如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話時,我們都盡量不去插話,并表示出應有的尊重;
所謂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說的就是孩子的某種個性、某種脾性,往往是在諸多的生活細節(jié)中慢慢形成的。當家長總是有意無意的,在尊重孩子的同時,時刻記得給孩子一種“尊重父母的暗示”,那么,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成長為一個懂得尊重長輩、敬愛父母的好孩子。
想要在做“哥們”的同時還成為孩子心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