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反恐、實戰(zhàn)案例(2)

俄羅斯與歐洲關(guān)系研究 作者:畢洪業(yè)


布蘭特中校曾在施瓦茨科普夫指揮下,多次出色地完成過重要任務(wù),對施瓦茨科普夫的指揮藝術(shù)和才能深信不疑,這一次,他又充滿信心地踏上了征途。

夜,伸手不見五指,美軍特種部隊的幾架直升機在布蘭特中校的指揮下,疾速向伊拉克境內(nèi)飛去。直升機飛行高度很低,幾乎是擦地而行。每架直升機上坐著十幾個頭戴綠色貝雷帽的特種部隊隊員。

直升機在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的精確引導下,來到預(yù)定地點。直升機剛一降落,一個個黑影就跳出機艙門,徑直向一個“飛毛腿”導彈陣地撲去。

此刻,伊軍的“飛毛腿”導彈陣地靜悄悄的。盡管伊軍士兵心中都清楚,戰(zhàn)爭就要爆發(fā)了,但這個陣地畢竟遠離伊、科邊境,又是設(shè)在沙漠中的一個極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所以,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安全的地方。

麻痹思想和缺乏對現(xiàn)代戰(zhàn)爭特點的認識,使駐守這里的伊軍士兵遭到滅頂之災(zāi)。從直升機上跳下的黑影,輕而易舉地解決了設(shè)在陣地外圍的哨兵。隨后,一群黑影包圍了一頂大帳篷,另一群黑影撲向?qū)棸l(fā)射陣地。

那頂大帳篷是“飛毛腿”導彈的指揮控制中心。帳篷內(nèi)一名參謀人員正在值班,其他人已進入了夢鄉(xiāng)。值班參謀警惕性很高,他聽到外面的聲音有點特別,急忙起身查看,剛走到帳篷前,一支微型沖鋒槍的槍口就頂住了他的腰,一句聲音低沉,但十分威嚴的生硬的阿拉伯語傳入他的耳朵:“不要出聲,把手舉起來!”值班參謀還沒弄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他的嘴就被一塊膠布牢牢地粘上了,雙手也被反綁起來。緊接著,十幾個臉上涂著迷彩的特種隊員出現(xiàn)在帳篷里?!拔覀兪恰G色貝雷帽’,你們被包圍了,我們不想傷害你們!”正在夢中的伊軍官兵,一個個從行軍床上爬了起來?!半p手抱頭,站成一列!”一名特種隊員喊道。伊軍官兵隨后用雙手抱住頭站成了一列。

就在一群“綠色貝雷帽”沖進帳篷的同時,另一群“綠色貝雷帽”來到了導彈發(fā)射架旁,他們迅速將一枚“飛毛腿”導彈大卸八塊,對導彈的一些情況進行核實,特別是弄清了“飛毛腿”導彈有沒有安裝化學彈頭和核彈頭,命中率提高了沒有,選中了哪些目標。

隨后,兩群隊員攜帶著重要資料、部分重要零部件和一名指揮官、一名伊拉克導彈技術(shù)專家登上直升機,神不知鬼不覺地飛走了。

布蘭特中校帶著勝利的果實回來了,而施瓦茨科普夫的心仍然緊繃著?!帮w毛腿”雖然沒有裝化學彈頭和核彈頭,但“飛毛腿”給美軍帶來的威脅一點也不小。開戰(zhàn)以來,伊軍頻頻發(fā)射“飛毛腿”導彈,給美軍及其他盟國軍隊造成一定損失,如果讓薩達姆任意打下去,將會導致更多的傷亡。施瓦茨科普夫決心徹底搞清伊軍“飛毛腿”導彈的情況并予以摧毀。

這次,美軍從“綠色貝雷帽”部隊中挑選出長相與伊拉克人相似,能說一口流利阿拉伯語的美籍阿拉伯人。他們除了每人配帶輕武器、激光目標指示儀、望遠鏡等裝備外,每人還配備了一架照相機和攝像機。

進入伊拉克后,“綠色貝雷帽”化整為零,3~6人一組,晝伏夜出,行動十分詭秘。

就在“綠色貝雷帽”潛入伊拉克幾個小時后,多國部隊指揮部就收到了他們報來的第一批目標的圖像和精確坐標。

施瓦茨科普夫心中大喜,他立即命令轟炸機起飛,向這些目標實施空中打擊。

雖然有許多“飛毛腿”導彈陣地被多國部隊摧毀,但是,不知為什么,伊拉克仍舊有“飛毛腿”不時地起飛。1991年1月25日,又一枚“飛毛腿”飛向了駐扎在沙特阿拉伯的一座美軍兵營,炸死28人,炸傷100余人。

伊拉克的“飛毛腿”再次激怒了美國人。擔任尋找“飛毛腿”導彈任務(wù)的美軍特種部隊官兵又深入伊拉克腹地分散搜尋,各自為戰(zhàn)。

20多個小時過去了,毫無收獲。一名士兵感到精疲力竭,便躲在一個沙丘后面休息。他打開電臺,打算叫來直升機把他轉(zhuǎn)到另一地區(qū)去搜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friseller.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