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學校不念書的問題在小學并沒有那么嚴重,因為小學生需求上的滿足主要在于關愛和歸屬感,而這類需求的滿足,在大部分小學所實行的“包班式合科教學”(the self-containedclasses),遠比初中或高中的“跑班式分科教學”(the changing classes)來得容易。因此,大部分的小學生都會勉力學習,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因為他們愛自己的父母,并且想要博取他們的歡心。如果他們在學校碰到一位有愛心的老師,那么他們在學?;蚣依锒紩碛凶銐虻膼?。但是當他們升上初中之后,因為老師比較不會對學生個別噓寒問暖,他們很快就會失去在小學時唾手可得的師長的大部分關愛,因此,他們變得愈來愈將歸屬感的需求轉向他們的同儕,而當他們年紀再大些,他們便會將對父母師長的依戀轉向友誼。
如果他們的朋友在學校都很用功,那么他們—就像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就會為了保住友誼而努力K書。但是如果他們的朋友都來自貧窮家庭,并且這些朋友也跟他們一樣對學校不滿,那么他們的友誼會因他們?nèi)纪春迣W校,而變得更加牢固。為了使這些來自貧窮家庭的孩子在中學勉力向學,我們必須設計出一套對這兩部分學生都有意義,并且可以讓他們友好相處與共同學習的課程。在開始這必定很困難,因為他們彼此無論在教育或出身上都很懸殊。但是如果我后面會解釋的“學習團隊”的共學方式可以持續(xù)到較高年級,則這兩群孩子的差距會逐漸縮小,并且終究會讓所有的學生學得更有效果,彼此也更友好。
大部分沒有好好念書的學生都會承認,如果他們多花點心思,他們的功課就會好轉。或許他們認為文憑比教育更有價值,但是并非他們沒有察覺到教育本身也具有價值。我們可以把他們拿來跟過胖的人作比較,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減肥的價值,但是仍然持續(xù)吃喝,因為他們的減肥代餐并沒有為他們帶來實時的回饋。而學生之所以不念書,是因為他們在課堂或課外并沒有得到立即而滿意的回饋。就像多年未曾減肥且每年還持續(xù)變胖的胖子,當學生成績愈差則愈懶散,要喚起他們開始努力的力量就愈發(fā)困難。但是,即使是這類學生,如果能給予他們足夠且立即的回饋,以及重整旗鼓的機會,通常都會振作起來,因為他們幾乎都還認定教育—或至少是文憑—是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