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篇 八小時外:“游心”時輕松滋養(yǎng)心靈
累,是時下最流行的一句話,人人都在說,卻不知道怎樣去解決這一難題。其實,我們累的不是身體,而是自己那顆飽經(jīng)風霜的心,唯有滋養(yǎng)心靈,才能擺脫這個“累”字。此時,我們需要的是道家思想的洗禮,唯有老子的人生智慧,才能讓我們再次沐浴陽光,給予心靈缺失的那部分養(yǎng)分。
蕓蕓眾生中的我們,在社會中奮斗,在世界里作秀,為了名利,我們犧牲了與家人共享天倫的時間;為了名利,我們肆意地揮霍著自己的青春;為了名利,我們置自身的健康于不顧。然而到頭來,自己的生命中卻徒留遺憾。對此,老子一針見血地給出了答案:唯不爭,故無憂。
第六章 返璞歸真:怡養(yǎng)真元,留一份淳樸于后世
道家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欲念不斷萌生,再加上社會環(huán)境的不同影響和各種物質(zhì)的誘惑,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不斷地被消耗,原有的淳樸天性也逐漸被蒙迷,若進一步嗜欲無止,將嚴重損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從此背道而馳。因此道家倡導返璞歸真,要回歸自然、回歸簡單,使心性和生命返到淳樸純真的狀態(tài)。
◎ 越簡單,越快樂 / 138
◎ 平凡,也是一種境界 / 140
◎ 調(diào)整心態(tài),無欲則剛 / 143
◎ 清心寡欲,返璞歸真 / 146
◎ 追求一份豁達的心境 / 149
◎ 人生,不要超過這個度 / 152
◎ 物極必反,生命不可貪 / 155
◎ 生活,亦可以獨具魅力 / 158
第七章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自然而然,超然于世俗之外
常言說穩(wěn)重是克服輕率的根基,寧靜是防止浮躁的主宰。所以在生活中,君子待人接物,終日寬厚穩(wěn)重,雖處富貴榮華,但卻能超然于物外?!队拇靶∮洝分械挠羞@樣一副對聯(lián):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說身處順境而不驕矜,身處逆境而不頹唐。這才是人生所應采取的生活態(tài)度,“事修而謗與德高而毀來”,這幾乎可以說是社會競爭中的一條不變的定律。
法國的盧梭曾經(jīng)說過:“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于你的能力,你就不會再痛苦了?!币磺欣硐攵紤哺诂F(xiàn)實這塊肥沃的土壤中。
◎ 順其自然,凡事不可強求 / 162
◎ 低頭,才能看清人生路 / 165
◎ 容忍,讓快樂不上火 / 168
◎ 常懷一顆慈悲之心 / 171
◎ 請放寬生命的尺度 / 174
◎ 少發(fā)牢騷,沉默是金 / 177
◎ 人生在世,難得糊涂 / 180
◎ 安于平靜,不搬弄是非 / 183
第八章 少則得,多則惑:唯不爭,則天下莫能與之爭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可謂無處不在,如果凡事斤斤計較、小肚雞腸,必然會憂郁纏身、悶悶不樂。相反,如果能做到上善若水,為而不爭,就會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就會體會到生活的輕松與人生的美好。人無完人,豈能無過?為而不爭,這也是一種境界! 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去生活,你會覺得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你會覺得生活是那么美好!
◎ 舍得,先舍而后得 / 188
◎ 不要過于計較得失 / 190
◎ 患得患失,會失去更多 / 194
◎ 以一顆平常心看待得失 / 197
◎ 不爭,不說,不計較 / 200
◎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 203
◎ 與世無爭,獨享快樂 / 206
◎ 不爭,一種生存的智慧 / 209
第九章 虛名嚼破無滋味:知足常樂,心逍遙于萬物之上
生活中有太多的東西,有太多的誘惑,要想讓自己快樂,追求的就應該是逍遙自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能讓自己把身邊這個真實的世界看得太透徹。生活中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如果它們不太嚴重,又何必斤斤計較呢?工作我們認真對待,生活之中,就不妨灑脫一些—準確地認識煩惱,充分地享受快樂。
◎ 欲望越多,幸福越遠 / 214
◎ 人生,不為世俗所累 / 217
◎ 唯有知足,才能常樂 / 220
◎ 原來,我們都很富有 / 223
◎ 看透人生的禍福變換 / 226
◎ 放下貪念,讓幸福飛揚 / 229
◎ 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 232
第十章 活在當下:寵辱不驚,閑看云卷云舒
也許你會因為回憶過去或眷戀或悲傷,你的思緒總是停留在過去;也許你會對未來或憧憬或恐懼。如果你一味把眼光放在終點,反而會錯過沿途美景。人生不可以重來,不可以跳過,我們只能選擇最有意義的方式度過,那就是活在當下,追逐日光。
◎ 忘掉失去的,珍惜擁有的 / 236
◎ 享受今天,不為俗世煩憂 / 239
◎ 生活,就是要活在當下 / 242
◎ 人生百年,唯有當下 / 245
◎ 享受當下,以靜養(yǎng)智 / 247
◎ 以平常心對待失去 / 250
◎ 保持一份豁達的寧靜 / 253